切莫滥打“保险药”
422
切换pc版

  最近,笔者所在村的农民杨某说了这样一件事,他家4亩多早稻,经常打药,且每次打药的品种都在5种以上,可病虫害比人家打药次数少的还要严重,不知是什么原因?笔者在听杨某一番细说之后,了解到他愈打药病虫害愈严重的原因就是滥打“保险药”。

  在生产中,像杨某一样滥打“保险药”的现象相当普遍,不少农民朋友抱着“打药次数越多,防治病虫害效果越保险”的心态,在作物生长期(主要是水稻),5天一小治,10天一大治,无虫无病也打药,直至打到作物收获时为止。结果,农药用了不少,工时花了很多,而病虫害发生与危害依然严重。打“保险药”并不保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大量杀伤天敌。施用化学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吃害虫的益虫(害虫天敌)。大多数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蜘蛛、青蛙等,对农药的抵抗力比害虫差,施药后死亡率比害虫更高。由于天敌的大量死亡,害虫更易猖獗危害。

  二是增强害虫抗药性。频繁使用化学农药后,大多数害虫被杀死,但也有少数害虫能够抵抗农药的毒性而幸存下来。它们对农药的强抵抗力遗传于后代,导致害虫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以后,即使是增加施药量和施药次数也难以控制害虫的危害。
 
  另外,滥打“保险药”提高了防治成本。在现行农药价格较高的情况下,经常乱用滥用农药,得不偿失。一般一季水稻打“保险药”的比科学施药的要多施药3~4次,施药成本高1倍左右,也就是说每亩增加成本20~30元,相当于减少15~20公斤稻谷,不合算。

  打“保险药”既不保险,又不合算。因此,笔者提醒广大农民朋友,防治农作物病虫时,要密切注意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情报,严格按照防治时间和药剂配方,搞好田间病虫防治,切莫滥打“保险药”。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