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染性贫血
887
切换pc版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马属动物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且可人畜互传,一旦发生很难消灭,曾给世界养马业造成重大损失,至今仍是全世界重点检疫的对象,被国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加以控制消灭。目前在我国已呈消灭状态。

    一、流行病学

    病马和带毒马是本病的传染源;吸血昆虫(蚊、虻等)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同时针头也可扩散本病;消化道和交配以及胎盘感染亦是传播途径;动物中只有马属动物易感。

    二、病理变化特点

    马传贫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

    1  急性型主要是全身败血症变化,有一定诊断意义的是槟榔肝,白髓颗粒状增生的脾,肿大皮质出血点肾,水煮状心。

    2  亚急性和慢性型主要是脾、肝、肾、心脏及淋巴结等的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肝脏内见有多量吞铁细胞。长骨的骨髓红区扩大,黄髓内有红髓增生灶,慢性严重病例骨髓呈乳白色胶冻状。
   
    三、症状

    病马潜伏期10~30天,最短5天,最长达90天。急性型病程在一月以内,最短3~5天既可死亡;亚急性型病程1~2月,慢性型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有的未死亡马成为带毒马。

    1  高热稽留,马传贫的热型主要为稽留热和间歇热,体温可达39℃~41℃以上,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正常,一旦病马抵抗力下降,体温会再度升高。

    2  贫血、黄疸及出血,可视粘膜从初期的充血轻度黄染,逐渐变为黄白至苍白,常在眼结膜、舌下粘膜等处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红色或暗红色。

    3  心脏机能紊乱,心搏亢进,心音分裂,心律不齐等。脉搏增数,减弱,每分钟达60~100次以上。出现心源性、贫血性浮肿。

    4  全身状态,出现精神沉郁,头低耳耷,食欲减少,逐渐消瘦,走路摇晃等。

    5  红细胞数减少,常减少到40%(5.8g)以下。红细胞沉降速度加快,可达15分钟60刻度以上。

    6  静脉血中出现吞铁细胞。

    四、诊断

    有临床综合诊断和血清学诊断两种方法。其中临床综合诊断中,在综合了症状,血像指标,剖检变化后,镜检肝脏中的吞铁细胞具有确诊意义。血清学检查有补体结合反应,琼脂扩散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不仅方便准确,而且可以区分疫苗接种马与传贫病马。

    五、预防与治疗

    1  预防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培育出一株毒力弱、免疫原性良好、可以用以制造疫苗的驴白细胞弱毒株,用弱毒的驴白细胞培养物或驴胎二倍体细胞培养物制成的马传贫弱毒疫苗,对马、驴接种后免疫力的产生虽较缓慢,但免疫持续期较长,免疫保护率较高。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马传染性贫血活毒疫苗,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治疗  本病无治疗意义,发现病马应马上捕杀,按扑灭疫情综合措施处理。在疫区,要对所有马属动物进行疫苗接种,在非清净地区,可对幼驹进行疫苗接种,在清净地区应停止免疫,进行检疫监测。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