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沙门氏菌病又称马副伤寒,是由马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一、诊断要点
1 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幼驹和怀孕中后期的第一胎母马,病畜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来源,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
2 妊娠母马主要发生流产,有的病马不表现明显症状突然流产。一般情况下可见有流产先兆症状,如病马有轻微腹痛现象,频尿,乳房肿胀,阴道流出血样液体,继而发生流产。流产后短期发热,多数可自愈,少数病马由于继发子宫内膜炎出现全身症状。从阴道排出红褐色腥臭液体。治疗不当可导致败血症而死亡。公畜可见睾丸炎、关节突和髻甲部脓肿。
3 幼驹发病则表现体温升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有的幼驹发生肠炎下痢,有的则表现为支气管肺炎,有的则发生四肢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有热通感,且有波动、跛行式躺卧。
4 根据流行特点及临诊症状可初步诊断。孕马流产在临诊上与机械性流产、营养性流产以及马鼻肺炎流产相似,应注意区分。必要时可采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肺以及母马血清送化验室进一步确诊。
二、防治方法
1 为了防治本病首先应对马群尤以妊娠母马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消除促使本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可减少流产。另外应做好定期预防注射。目前可供应用的有三种弱毒菌苗,马流产沙门氏菌弱毒冻干苗,受胎1个月以上的怀孕马,未受胎的马、公马和生后1个月以上的幼驹均可使用,每一生产年度注苗两次可达预防本病效果;马流产沙门氏菌C39弱毒冻干苗,成年马和幼驹均可使用,每年注射一次免疫期为一年;马副伤寒流产毒菌苗,可收到满意效果。
2 治疗病畜时应遵照抗菌消炎,防止菌血症、败血症及内毒素引起的休克等治疗原则。抗菌药物以氯霉素和增效磺胺嘧啶为首选,氯霉素25~50mg/kg,每6小时1次,首次静脉注射,以后可内服。增效磺胺4mg/kg,第12小时1次,口服或静注,两者联合应用较好,此外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也可应用。
3 幼驹副伤寒时为防止菌血症和败血症必须应用抗菌药物,发生关节炎时应无菌抽出渗出液,注入可的松、青霉素普鲁卡因液(0.5%氢化可的松4~6mg,青霉素40~80万IU,5%普鲁卡因3~4ml混匀)于关节囊内。也可注于关节周围。同时可补充钙剂、维生素A,D及维生素C,有肠炎时内服氯霉素、痢特灵较好。
4 流产母马一般不需治疗。如发生子宫内膜炎及全身症状时,可对症治疗,并按子宫内膜炎的常规方法处理。公畜睾丸炎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