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涂鱼土池育苗技术要点
272
切换pc版

  一、池塘建造要求

  1.池塘要求 池塘底质以软泥质为佳。面积从半亩到几亩均可,以小型池管理更方便。池堤高0.6米以上,堤顶内侧四周围栏,围栏高1米,选用20目网布制成,防大弹涂鱼逃跑及有害动物的侵入。池塘进排水口设拦网,网目选择80目以上。

  2.池沟 沿池长方向,每隔2米开挖水沟(池沟),池四周也挖沟(边沟),沟与沟都相通。沟宽1.0米,沟深0.3~0.4米,边沟要略深于池沟,沟底应向池的排水口方向倾斜,以利于排水及鱼苗的收集。这样池底滩面被沟划分为数块埕面(坪),埕面须整平。

  3.布设产卵器 选陶瓷管制作的圆柱管,直径10厘米,长度50厘米,水平放置于池沟中,每隔2米放置1个,注意陶瓷管光滑的一侧朝下,粗糙的一侧朝上,便于粘附卵子。

  二、清塘除害与底栖硅藻繁殖

  1.清塘 提前20天左右进行(一般在4月底到5月初),带水清塘,每亩施生石灰75千克或用漂白粉10千克,杀灭敌害。

  2.培藻 施药一周后,将池水排干,然后在坪面上均匀撒上米糠(每亩40千克,注意不能堆积),注入海水,保持坪面上的水位5~10厘米,由此进行底栖硅藻的培植。若是新建的池塘,每亩施经发酵后的鸡、猪粪40千克与米糠20千克,培植底栖硅藻效果会更好。经3~5天,底栖硅藻就能繁殖起来。

  三、育苗用亲鱼的选择与放养

  1.放养时间 当坪面上底栖硅藻长好,呈褐黄色的“油泥”状藻床,即可放养大弹涂鱼亲鱼。选择性腺发育接近成熟的个体作为亲鱼。一般浙南沿海自然生长的大弹涂鱼的繁殖期为6~8月份,繁殖盛期为7~8月份;池塘养殖的大弹涂鱼繁殖盛期为8月上、中旬。因此亲鱼的放养时间以5月中下旬为宜。

  2.亲鱼规格 雌鱼体重25克左右,雄鱼规格20克左右。规格大的怀卵量多。

  3.雌雄鉴别及搭配 非繁殖季节雌雄鉴别比较困难。但繁殖季节可从泄殖乳突的外观鉴别雌雄,雌鱼泄殖乳突大而圆钝、呈红肿;雄鱼泄殖乳突狭小、呈尖长状。雌雄比例1∶1为宜。

  4.亲鱼放养密度 每亩放养1000~2000尾为宜。

  四、亲鱼的培育管理

  亲鱼入池一段时间(约半个月)后底栖硅藻剩下很少时,需要施肥重新培植。方法是排池水露出坪面(沟中仍留有积水0.3米),晒坪数日,注意排水晒坪应关注天气预报,如遇下雨天,坪面上的藻床会被冲坏。晒坪应晒至坪面出现龟裂,然后每亩均匀撒投米糠20千克(注意不能堆积于一处、也不能投到大弹涂鱼穴居的洞口上),进水保持坪面水位5~10厘米,培植底栖硅藻。也可每亩带水施尿素1.5千克加过磷酸钙0.5千克,同样能起到培植底栖硅藻的良好效果。

  除底栖硅藻培植期外,平时宜在保持池水位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微流水促使弹涂鱼的性腺发育成熟。

  五、产卵与孵化

  经过一段时间(半个月到1个月)的培育,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鱼开始产卵。大弹涂鱼的产卵活动比较特殊,雌雄鱼配对在洞穴中的“产卵室”或陶瓷管产卵器中产卵、排精。同一池中亲鱼的产卵时间持续半个月以上。产卵、孵化期间,一般不换水,但要适量加水。产出的卵约经4~5天孵化出鱼苗。

  六、鱼苗培育

  刚孵化的仔鱼苗很小,5天后长至0.35~0.4厘米,此时才开始摄食(如微型浮游动物、贝类担轮幼体、酵母、细菌和有机碎屑等)。鱼苗长至0.5厘米左右时,能摄食轮虫和小型桡足类幼体。鱼苗从0.5厘米长至1.6厘米阶段,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食(如轮虫、桡足类幼体、卤虫无节幼体等)。鱼苗长至2.0厘米左右时,已营穴居生活,转食底栖硅藻为主,兼食桡足类和泥土中的有机碎屑。

  初期鱼苗除摄食池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外,宜适量投喂豆浆作为辅助饵料(每天遍洒1~2次)。

  鱼苗培育前期不换水,只添加水。坪面上水位超过0.3米时,开始适量换水。以后的换水根据水质的情况灵活掌握。坪面上的水位控制在0.3米以下为宜。

  鱼苗培育期间,每月应施追肥2~3次,每次施追肥后的3天内不换水。追肥的方法:①亩施尿素1.5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②亩施米糠10千克。

  鱼苗培育过程中若发现池水中饵料不足,应及时施追肥培饵或人工投饵(如豆浆、蛋黄、虾片、轮虫、卤虫、桡足类等)。一般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鱼苗可长至1.5厘米以上,可出池另行养殖,也可在原池继续培育。(丁理法 叶松权 王建华)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