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荫下栽凤尾菇
343
切换pc版

  凤尾菇是近年来崛起的食用菌新秀,是一种营养丰富、美味可口、深受群众喜爱的高档蔬菜。其栽培方法简单易行;生长周期短;栽培场地要求不严;取材广泛;收益也高。可于每年3月~6月、8月~11月份进行栽培,1kg可产新菇1.2kg左右。
  
  选场做畦 畦地应选择比较萌蔽的树林下,畦床宽1m,深35cm,长10m。在畦的北沿筑50cm的矮墙,南沿筑10cm左右高的土埂,南北墙上每隔40cm左右架1根竹棍,以便覆盖塑料薄膜及草帘。畦两侧挖北高南低的排水沟。两畦之间留人行道,宽80cm。
  
  配料三法 稻草5kg、过磷酸钙1kg、石膏1kg、尿素100g。
  
  粉碎的玉米穗轴50kg、过磷酸钙1kg、石膏1kg、尿素100g、多菌灵100g、水70kg。
  
  粉碎的花生壳与秸杆50kg、麦麸10kg、糖10kg、石膏粉1kg、多菌灵100g、水48kg。
  
  播种 播种前用3%的生石灰溶液将地面重水浇透,坑内不要放地膜。在坑内铺上培养料,均匀地播上一层菌种,再铺上6cm厚的培养料,再播一层菌种,最上层的菌种用量占总菌种量的50%,然后将料面拍平压实,盖上经灭菌处理过的旧报纸。每50kg干培养料播种5kg~7kg栽培种,即每平方米栽培料可播500ml罐头瓶装的栽培种。播好后盖上塑料薄膜和草帘。
  
  管理 凤尾菇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佳适宜生长温度是23℃~28℃。子实体(即食用部分)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均能出菇,但以25℃最宜。因此播种后要注意防止畦床内温度过高,特别是8月~9月份播种,培养料很容易“发烧”。当阳畦温度超过35℃时,要揭膜通风透气并加盖草帘遮荫。
  
  播种后若薄膜上水珠过多,要随时揭开抖掉,防止因温度过大而产生杂菌。播种后15天~20天,菌丝长透培养料,整个料面呈白色绒毛状,要注意通风透气,加大空气湿度,适当散射光照射。每天天暗下来后,将塑料薄膜揭开,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重新盖上薄膜和草帘即可。
  
  采收 小菇蕾长出后5天~7天,当凤尾菇菌盖已充分展开并开始向上翻卷,但尚未大量放射孢子时采收。此时菇体最重,肉嫩质脆、营养丰富、质量最佳。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