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专家--盖钧镒院士(图)
1018
切换pc版

  盖钧镒,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党员,江苏省无锡市人。1936年6月出生。1957年7月南京农学院农学系本科毕业,1968年7月南京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1980年1月至1982年8月和1988年10月至1989年3月先后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和北卡罗林纳州立大学任客座助教授和访问教授。1957年毕业留校工作后,历任南京农学院助教、讲师、教授,曾任研究院副院长、副校长、校长等职务。全国第八届人大代表。现为农业部国家大豆中心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江苏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大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并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作物学报》等期刊编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四届召集人。

  盖钧镒院士40多年来长期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尤其专长于大豆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以及数量遗传与试验统计的研究。他在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的资助下开展了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获得了1.2万份材料,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遗传潜势。他从育种需要出发,按产量、抗性(大豆花叶病毒、豆秆蝇和食叶性害虫等)、品质(蛋白、油脂、豆腐)、生育期光温反应、育性等建立了8个种质筛选、遗传和创新的研究系列,创造出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和一批抗病虫优异的种质。他将种质研究推进到基因组学领域,开展了育种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进而创建了一批永久作图群体,提出重组自交系群体偏性调整的方法,并与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合作建立了我国的大豆遗传图谱,并用以定位4个连锁的抗大豆花叶病毒基因和农艺性状的QTLs。他全面研究了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的系谱及其遗传基础,揭示了我国种质利用的地区局限性和加强生态地区间基因交流的紧迫性。他提出中国大豆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使我国大豆熟期组划分既有自身特点又纳入国际轨道。他通过国际合作利用细胞器DNA分子标记提出了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

  他设计并主持国家“七五”至“九五”大豆育种攻关计划,一方面着眼于建立全国大豆育种研究的体系,同时还主持或参加育成南农73-935、南农88-48、南农88-31等大豆品种19个,在长江中下游累计推广面积3000多万亩。

  他将数量遗传多基因假说拓展为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实现了从只能研究多基因的整体效应到能同时鉴别1~3个主基因个别效应和多基因整体效应的突破。提出的整套数量性状分离分析方法可与QTL作图法相互补充验证。他发现了亲本配合力与世代的互作及其育种意义,提出了野生大豆种质渗进的回交方法和交互使用轮回亲本的修饰回交法,研究出提高遗传试验精度的简化广义格子设计。

  他的研究成果“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群体特点和优异种质的发掘、遗传与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其他还有省部级1等奖1项、2等奖3项、3等奖6项。

  盖钧镒院士数十年如一日,追求真理,执着探索,锲而不舍。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平易近人,深受师生爱戴。他先后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培养了2名博士后、30多名博士和60多名硕士,其中有的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知名中青年学者。他累计发表论文380余篇,主编《试验统计方法》和《作物育种学各论》两部面向21世纪教材。他参编的《田间试验和统计方法》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由于他的突出成就,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科研奖。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