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前处理
草莓是非跃变呼吸型果实,含水量高,皮薄,极易受损伤而腐烂变质,因此不耐贮藏和运输,通常贮藏期为1~2天,严重限制了销售和加工。草莓采后的硬度决定了果实贮藏时间的长短。一般草莓采后硬度下降很快,高二氧化碳、低氧气和气调均可不同程度地保持硬度。此外,用0.5%乳酸钙或0.5%乳酸钙+1%柠檬酸浸果和脱乙酰甲壳涂膜均可保持果实的硬度。
采前处理。草莓果实采后腐烂主要由微生物侵染造成,其中最常发生并有破坏性的是由病原菌葡萄孢属引起的灰霉病,其次是根霉属造成的软腐病,此外还有半知菌造成的腐烂。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在草莓采摘前通过土壤或空气的接触而产生的。为了阻止与土壤和空气的接触,采前可采用塑料膜覆盖以阻止其接触,防止感染。
草莓为浆果类果实,柔软多汁,很容易受到损伤。为提高草莓抗损伤的能力,草莓采收前可采用0.1%~0.5%的氯化钙溶液喷洒或采收后使用同样浓度氯化钙溶液进行浸果。
采收时间。一般在晴天和露水干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收,先摘先开花的果实,通常分次分批采收,一般每日或隔天采收一次。
采收成熟度。按果实着色面积分为1/4、2/4、3/4和全部着色4个过程。成熟度会影响草莓的贮藏性和抗病性,因此一般在草莓表面3/4颜色变红时采收为宜。
采收方法。采收时先剔除病、劣果,然后把好的整果轻轻放在特制的果盘里,果盘大小以90厘米×60厘米×15厘米为佳,装满草莓的果盘可套入聚乙烯薄膜袋中密封,及时送冷库冷藏。同时注意摘果时要连同花萼自果柄处摘下,要避免手指与果实的接触。倘若无特制果盘也可采用高度在10厘米内的有孔筐采收草莓,此时注意不要翻动果实,以免碰伤果皮。
气调贮藏。将草莓果实先置于0.3%过氧乙酸和赤霉素(按每千克草莓加50毫克的比例加入)的冷却混和液中浸渍1分钟,然后用0~1℃的冷风吹干。将果实置于特制的包装盒内,用厚度为0.04毫米的聚乙烯塑料袋套好,在袋中远离果实的地方放入适量的亚硫酸钠及乙烯吸收剂,密封袋口,在温度-0.5~0.5℃、相对湿度85%~95%环境中贮藏。袋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5%~20%,氧气浓度在3%~5%。但二氧化碳浓度不宜超过25%,氧气也不宜太低,以免伤草莓果实,影响贮藏效果。采取此方法保鲜草莓,保藏期2~3周。
冷藏保鲜。在草莓保鲜中,低温可使草莓的腐烂受到抑制。有人曾做过实验,草莓采后在室温(15℃)下36小时腐烂率为17%,而在1.7℃冷藏条件下腐烂率为7.3%。为了使草莓更好地保鲜,通常将草莓装入塑料食品盒或其它非硬质容器内,然后置于在温度为0℃、湿度为85%~90%的条件下贮藏。
速冻冷藏保鲜。草莓清洗后,用0.05%高锰酸钾水溶液漂洗30~60秒,再用清水漂洗后沥去水分。要求冻品成块状的一定要摆放平整、紧实,以防结成块状,不易分散。采用-40℃~-35℃温度进行速冻,最后称重包装,而此过程尽量防止被解冻,置于-18℃的低温冷库中贮藏。
植酸浸果保鲜。植酸是天然食品添加剂,可延续果实中维生素c的降解,保持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含酸量。但对因霉菌引起的腐烂其抑制作用较弱,因此植酸作为保鲜剂使用时,必须与其它防腐剂配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草莓保鲜中具体应用是,0.1%~0.15%植酸溶液、0.05%山梨酸和0.1%过氧乙酸。经过浸果后在室温下可以保鲜6~8天,在低温下可以保鲜15天左右。
几丁质保鲜。几丁质能在果实表面形成一层半透明膜,此膜允许氧气通过,二氧化碳和水不能通过,这样因草莓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膜内大量聚集,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同时氧气浓度相对下降,这种高二氧化碳低氧气的环境,能够抑制草莓的呼吸作用,阻止可溶性糖等呼吸基质的降解,减少草莓的营养成分下降,达到保鲜的目的。1%~2%几丁质衍生物水溶液可使草莓的贮藏时间在常温下延长2天左右,在4~8℃的条件下延长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