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牧草:紫花苜蓿
287
切换pc版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又名苜蓿、紫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被称为“牧草之王”。起源于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一带,现世界上五大洲都有分布,种植总面积3万多公顷,其中美国占30%多。公元前126年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中国,现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
  
  建平县于五十年代末引种,经多年种植,已完全适应自然条件,表现为抗旱、耐寒、耐瘠薄、种植简单,易成活,易管理。现已成为全县栽培牧草的当家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8万余亩。近几年,建平县草原工作站又引进了四种紫花苜蓿新品种,经试种已取得成功,较当地品种生长速度快、叶片多,产量高。      形态特征:紫花苜蓿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寿命5-10年,高者可达25年。根系发达,直根系,主根粗长,入土深3-6米,最深可达10米,侧根着生很多根瘤,根上端与茎相接处为根茎,由根茎产生茎枝。种子小,肾形,黄褐色,新收种子有光泽,千粒重2.33克,每斤种子约21万粒。      生物学特征:紫花苜蓿为虫媒异花授粉植物,喜温暖半干旱气候。抗寒性强,可耐-20度低温。由于根系深,抗旱性也很强,但夏季高温不利于生长。在年降水量250-800毫米、无霜期100天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值为6-8为宜,不耐强酸、强碱土壤。在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或年隆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区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苜蓿种子细小,播前需精细整地,做深耕细耙,上虚下实,并保持土壤水分,在贫瘠土壤施入农家肥及磷肥作底肥,以利根瘤形成。在从未种植过苜蓿的土壤上栽培时,接种根瘤菌剂,有很好的增产效果。
   
  可春播和夏播。春季墒情好时可早春播种,在春季干旱、风沙多的地区宜雨季播种,一般每亩用种量0.5-1公斤,播深2-3厘米,条播,行距30-50厘米。
   
  苜蓿苗期植株矮小,易受杂草危害,应及时除草。苜蓿耗水量大,故在干旱季节,灌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早春灌溉和每次刈割后灌溉,对提高苜蓿产量非常显著。      利用:苜蓿鲜草和干草是家畜的优良牧草,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易消化,各种家畜均极喜食。初花期刈割,制成的干草粗蛋白含量可达17%。干旱地区无灌溉条件,每年可刈割2-3次,有灌溉条件或降水多时可刈割3-7次。苜蓿在灌溉条件下每亩可产干草1000-1500公斤或产种子40-50公斤。
   
  紫花苜蓿可用于放牧、青饲、调制干草、青贮及打浆饲喂各种家畜。用于调制干草时,应在初花期,注意烈日曝晒而造成叶片脱落。青刈喂羊、中等反刍动物时,应配合其它禾本科牧草。青贮时,要加入碳水化合物含量多的禾本科牧草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