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古名白瓜、枕瓜等。冬瓜主要以果供食,嫩茎叶也可食用,种子及外果皮入药,具有利尿、消肿、清热、化痰等疗效。栽培管理容易,产量高,质肉味鲜,也较耐贮运,是我国南北各地市场需要的主要蔬菜之一。
冬瓜的生理特性
冬瓜的根系发达,吸收力强,并易发生不定根。茎蔓性,分枝性强。叶片大,有茸毛。早熟品种的主蔓3—5节,中晚熟品种8—10节出现雌花,以后每5—7节发生1雌花。花多单性,虫媒异花授粉。
冬瓜喜温耐热,种子发芽的适温为30℃,20℃以下发芽缓慢,茎叶生长及开花结果的适温为25℃左右。15℃时生长慢,且开花授粉不良。10℃以下易受冷害。冬瓜系短日照作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在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雌花节位可显著降低。
冬瓜是耗水多的蔬菜,不耐干旱。吸肥量较大,需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一般每生产5000公斤冬瓜,需氮15—18公斤,磷12—13公斤,钾12—15公斤。冬瓜在疏松肥沃、保水力强、微酸性土壤和日照充足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
冬瓜的优良品种
按果实大小,可分为小型冬瓜和大型冬瓜两类型:小型冬瓜,早熟或较早熟。第一雌花发生节位较低,有些能连续发生雌花。果实较小,扁圆、近圆或长柱形,每株可采收几个瓜。一般采收嫩瓜上市。大型冬瓜,中熟或晚熟。主蔓一般第十几节发生第1雌花,以后每隔5—7节发生1个雌花或连续2个雌花。果实短圆柱形或长圆柱形,青绿色,有的被白蜡粉。
一串铃冬瓜。系北京市地方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中等。叶掌状,深绿色。以主蔓结瓜为主,第1雌花着生在4—6节,以后每隔1—3叶着生一雌花,雌花节率高。瓜呈短圆筒形,瓜型较小,长18—20厘米,横径18—24厘米,单瓜重1—1.5公斤。瓜皮青绿色,成熟瓜有白色蜡粉,肉厚3—4厘米、白色、纤维少,品质中上等。早熟性好。亩产2000—2500公斤。耐寒性较强,耐热性中等,不耐涝。适于春季露地地膜覆盖早熟栽培,也可保护地种植。
一串铃4号冬瓜。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早熟品种,生长势中等。叶片掌状,节间较短,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6—9节,隔2—4片叶见瓜,有连续出现雌花的现象。侧蔓也可结实,第2、3节后出现雌花。瓜型高桩,底部略大,瓜面被有白粉。商品性好,单瓜重1—2公斤。亩产3000公斤左右。生长期90—120天,从定植至始收40—55天。适宜于保护地及露地早熟栽培。
地冬瓜。山东省地方品种。植株蔓生,生长势较强,主侧蔓均能结瓜,叶掌状五角形,叶缘浅裂。第1雌花着生于主蔓第7—8叶节,此后每隔2—3叶节着生一雌花。瓜圆筒形,长40—50厘米,横径35厘米左右;外皮绿色,被有较厚的白色蜡粉;肉较厚,白色,品质较好,单瓜重10—12公斤。晚熟、耐热、耐涝,抗病力较强。适于华北地区春季露地地爬栽培。亩产5000公斤左右。
青杂1号冬瓜。系湖南省长沙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一代杂种。植株蔓生,生长势强,第1雌花着生在主蔓第20—22节,两雌花间隔6—7节。瓜呈圆柱形,单瓜重15—20公斤,最大的达30公斤。嫩瓜皮深绿色,表皮光滑,被茸毛,肉厚,质地致密,商品性好,品质佳。晚熟。亩产4000—6000公斤,最高的达12000公斤,比青皮冬瓜增产40—60%。种子千粒重57—60克。耐贮运,耐压,抗震,适应性广,抗病。南北方各冬瓜种植区均可栽培,一般作春季露地栽培。
冠星2号节瓜。系广东省广州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新品种。植株蔓生,主蔓长3.5—4米,生长势旺,分枝性较强,以主蔓结瓜为主,春季栽培,第1雌花着生在第4—6节;秋季种植着生在第13节,以后每隔2—3节着生1雌花,有时连续几节雌花。瓜呈圆筒形,长约18.5厘米,横径约7.3厘米,重500克左右。嫩瓜皮呈深绿色,有点状黄花斑,无棱沟,肉厚约1.3厘米,质地致密,微甜,风味好,品质佳。种子千粒重58克。属早熟品种。在广州地区春季栽培,亩产为3000—3500公斤,秋季种植亩产为1500—2000公斤。耐热性较强,适应性广,抗病,适于春夏秋季栽培。
另外,还有许多优良品种,各地要因地制宜进行选种。
冬瓜的栽培季节
冬瓜露地栽培时,在北方多春夏播种或定植,秋季收获,在南方多冬春播种或定植,夏秋季收获。各地可在保证冬瓜生育期的气温都在15℃以上的时期播种或定植。华北地区宜于断霜后的5月上旬播种或定植。其他各地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具体确定适宜播种期。
冬瓜的育苗和定植
播种期。播种日期依次在定植期前40—50天为宜。
浸种催芽。冬瓜种子皮厚,发芽困难。一般先用50℃—55℃温水搅拌烫种20—30分钟,温度降到35℃左右时浸种20—24小时,然后冲洗干净,用干净湿布包好,放在30℃处催芽。催芽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温、湿度及通气状况,当种子胚根伸出种皮1毫米时,定期挑出,放冷凉(15℃以下)处待播。
苗床准备。一般在阳畦或塑料棚内做1米宽平畦。最好用口径10厘米的营养钵,内装常规培养土。或在平畦内每平方米施腐熟马粪或混合粪10—15公斤,加草木灰200—300克,刨细掺匀,作营养土。
播种。选晴天上午先对钵或畦浇足底水。钵播时,每钵1粒发芽种子,随即盖培养土1.5厘米厚。平畦播种,在水渗后,按10厘米见方划格印,每格播1粒发芽种子,盖土1.5厘米厚。播种后最好在钵或平畦上覆盖地膜。
苗床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保持苗床白天28℃—30℃,夜间15℃—20℃,幼芽顶土时去掉地膜。子叶展平后降温3—4℃,缺水时及时补水,但不能浇大水。并注意多给光照和病虫防治。定植前7—8天给予露地条件炼苗。
整地做畦。冬瓜地要选在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地方,亩施基肥6000公斤以上。然后深翻,使土肥混匀。耙平后做平畦,畦宽1.6—1.7米,长8—10米。再在畦内开沟,亩施饼肥1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草木灰150公斤。稍加刨混,然后盖土10厘米以上,耙平畦面。
定植。冬瓜以苗龄40—50天,有3—4片真叶为宜。北方需在绝对断霜后,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定植。每畦栽两行,行距0.7—0.8米,株距35厘米(小型品种)或50—60厘米(大型品种),挖穴定植,深度与原苗坨平。也可先开沟,灌水稳苗。直播栽培时,按上述密度穴播。
冬瓜的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浇定植水后,及时中耕,以便蹲苗。以后当浇水或雨后要进行1—2次中耕,除去杂草。
灌水与追肥。定植时要浇足定植水,7—8天后再浇1次缓苗水,直至甩蔓时期,不旱不浇。甩蔓后盘条压蔓时需浇水,结合浇水追肥1次,亩追施硫酸铵10—15公斤。到坐瓜期间,再次控水。坐瓜后开始增加灌水次数及灌水量,同时追催瓜肥,亩追施硫酸铵20公斤。往后保持土壤湿润至瓜长成。收瓜前10—15天少浇水,以提高瓜的耐贮运性。生长期内如遇大雨,要及时排水。
支架与整枝。北方多支小架,每株1杆,高1.0—1.3米,3或4杆扎在一起。冬瓜多用主蔓结瓜,侧枝应及时除掉。最好留20—30节内的2—4个雌花坐瓜。坐瓜前的瓜蔓先在地面按同一方向围架杆引蔓。坐瓜时,在瓜前压1次蔓,瓜后蔓沿架生长。绑2—3次。先留3—4个幼瓜。蔓到架顶时留2—3片叶打顶,并禁侧枝生长。当瓜长到500—1000克时,选生长正常的留1瓜,其他摘除。小型品种,可多留瓜。
人工授粉及垫瓜。冬瓜开花坐瓜期间,如环境条件不适传粉昆虫活动时,须进行人工授粉。当瓜长成,瓜面显粉时,须用草圈等物将瓜垫起,以防病虫危害,也有利于瓜的全面着色。
病虫害防治
冬瓜绵腐病。幼苗期发病使茎变色变软。结果期发病,初期在果实上产生黄褐色水浸状斑,后期腐烂,表面出现白色绵状物。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使用无毒种子(用升汞50克、盐酸75克、加水50升,浸种15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实行3—4年轮作。育苗时选用无病苗床和培养土,合理管理苗床温湿度。发病时,尽早拔除病株,撒盖细干土或草木灰,或喷洒铜制剂(硫酸铜1份、碳酸铵2份,磨成粉,密闭24小时后,每100克粉加水25升)。
冬瓜炭疽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蔓,一般少危害果实。叶斑见于叶尖、叶缘及叶面,半圆形、圆形至不定形,褐色,斑面常出现云纹,斑外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黄晕。湿度大时斑面出现小黑色或带粘质朱红色针头大小液点,此即为本病病征(分孢盘及分生孢子)。
具体的防治方法参照黄瓜炭疽病的防治。鉴于冬瓜生长期长,果实大,大果型品种从开花坐果到果实商品成熟需40—45天或更长,抓好喷药防治,对确保植株有较多的功能叶制造养分供果实发育所需有重要作用。另外,植株生势衰弱、叶片早衰亦易感染本病。
对冬瓜的疫病也要做到及早防治。
冬瓜的收获与贮藏
小型冬瓜,可在开花后20—25天采收嫩瓜上市。大型冬瓜多采收成熟瓜。多数品种开花后35—40天成熟。成熟标志是:外皮上毛消失,瓜面出现蜡粉。采收方法是选晴天上午,带3—5厘米蔓剪下。收嫩瓜时断果柄收瓜,以保主蔓继续生长结瓜。
冬瓜的贮藏方法:采收时避免损伤,采后摆放阴凉通风干燥处,定期检查。可贮存到翌年3—4月份。(中国农科院蔬菜专家 苏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