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牙鲆鱼的高密度工厂化养殖在我国蓬勃发展,然而,如何度过夏季的高温期已成为制约整个养殖生产发展的关键。
根据牙鲆鱼的生活习性,适宜水温22~24℃,最好不宜超过28℃,但是,炎炎夏季,水温经常超过28℃,此时,正是多种细菌、病毒及寄生虫大量繁殖的季节,这对于高密度工厂化养殖牙鲆鱼的确是一段难过的危险期,经过几年的养殖试验,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可使牙鲆鱼安全度夏。
一、利用井下淡水降温、降盐并降低发病率。
因为一般深水井下淡水的温度是15℃左右,加入适量淡水可将温度降至安全范围。而且,井下淡水的细菌量较少,可稀释海水中的细菌和寄生虫的数量,另外,由于温度的改变,也可以控制海水中病害微生物的繁殖。
二、加大换水量。
对于条件好的工厂可使用循环水,若无此条件,可每天换水两次,时间最好安排在凌晨4∶00和下午2∶00左右,此时较容易控制室内温度。
三、疾病预防。
疾病预防在夏季极其重要,因为一旦发病,即使治疗及时,也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况且,夏季是各种病害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季节,若预防疏忽,定会造成严重损失。
1.室外海水的处理。若有两个一级沉池,可用漂白粉轮流泼洒,消毒后使用。
2.室内池水的处理。可间隔使用抗菌药,如呋喃西林、呋喃唑酮、氟哌酸等1-1.5×10-6,或抗寄生虫药,如甲醛25-50×10-6或硫酸铜0.7-1×10-6,但最好的办法是在换水时,定期进行淡水浴,因牙鲆鱼耐低盐,在4‰的淡水中2小时安全无恙。
3.药饵。饵料中可每天加入土霉素5-75mg/kg,连用10天。稳定型Vc添加量500-1000mg/kg饵料,不但具有抗病作用,而且可促进生长,增加机体自身免疫力的功效。
4.细观察勤镜检。一旦发现异常,尽快诊断治疗,隔离病鱼,及时清除死鱼。
5.尽量减少放养密度,加大换水量。
四、疾病的治疗。
夏季经常发生的寄生虫病如下:
1.隐核虫病(海水白点病)
病原体: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又叫海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 marinus)。成虫卵圆形或球形,最适水温25-30℃。
病症:病鱼鳃和体表粒激增多,形成一层混浊的白膜,皮肤有点状充血,甚至发生激然炎症,病鱼摄食差,体色黑,有时在水上层缓缓游动。大量寄生可引起牙鲆鱼短时间内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5-10cm的牙鲆鱼,先放入淡水浸1-1.5h,然后放入1-1.5×10-6硫酸铜浸3-4h,连续3天,或250×10-6福尔马林浸30min,然后维持50×10-6浓度。
2.车轮虫病(Trichodiniasis)
病原体:车轮虫(Trichodina sp.) 该虫反口面呈车轮状,具齿环,作车轮般旋转运动,6-10月高水温期多发于10-20cm的幼鱼,并往往继发细菌性疾病,该虫在22-29℃时,24h分裂成熟,完成一个周期。
病症:大量虫体寄生时,鱼体皮肤变黑,体表粘液白浊,若同时感染细菌,可使皮肤溃疡。
治疗方法:用120×10-6福尔马林充气药浴1h,连续2-2天。
3.盾纤毛虫病(scuticociliatidasis)
病原体:属嗜腐虫一种,泪滴形,体被纤毛,运动活泼。症状:常寄生于体表、鳃,还可潜入皮下、大脑、心脏等,病鱼摄食差,体色黑,常在水上层缓缓游动。
防治方法:淡水浸浴1h或福尔马林100-150×10-6浸30min后,维持50×10-6浓度,2-3天可治愈。
4.鱼波豆虫病(Ichthyobodiasis)
病原体:鱼波豆虫属的一种动物性鞭毛虫,虫体呈梨形,自由游泳的虫体呈扁椭圆形,多在水温为25℃左右的高水温期发生,主要危害3-15cm的稚幼鱼。
症状:该虫常寄生于鳃丝上,但体表一般无成虫,摄食差,游动缓慢无力,腹腔内有腹水贮存。
防治办法:250×10-6福尔马林充气药浴0.5-1h,可杀死成虫。
5.贝尼登虫病(Benedeniasis)
病原体:贝尼登虫(Benedenia SPP),虫体椭圆形,背腹扁平,大小为5.5×3.1-6.6×3.9mm,生长适温22-26℃。症状:该虫寄生于鱼体表,表皮局部变白,寄生处发炎,病鱼狂游,严重时可使鱼贫血,死亡。
防治方法:用淡水浸浴5-10min,虫体即可脱落,或250×10-6福尔马林药浴10min。
6.腹水病:
病原为爱德华氏菌(Edwardsidlla tarda)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革兰氏阴性,病鱼腹部膨胀,肛门扩张发红,解剖腹部能看到出血性腹水,肝充血,肾脏肥大。
治疗:用氯霉素、四环素或氟哌酸每公斤饵料用1g制成药饵,喂五天或全池泼洒呋喃唑酮1.5-2×10-6。
7.滑走细菌病
病原体:曲挠杆菌(Flexibacter maritimus)革兰氏阴性,最适发育温度30℃,常引起稚鱼大量死亡。病鱼的鳍、皮肤腐烂坏死。
治疗方法:发病初期口服磺胺类药饵200-400mg/kg或全池泼洒1-2×10-6。
8.链球菌病
病原为链球菌(Strekptococcus sp)革兰氏阴性,主要感染稚鱼,多发于夏季高温期。
症状:病鱼眼球白浊、充血、突出,鳃盖软条骨间膜充血、发红,上下颚充血,解剖可发现腹腔内有积水,肠管发炎,肝脏出血。
治疗方法:红霉素药饵25-50mg/kg鱼,或盐酸强力霉素25-50mg/kg鱼。
病毒性疾病:对于牙鲆鱼的病毒性疾病尚无特效的疗法,只能以预防为主。
总之,通过改善和优化养殖生态环境,改进饲养管理模式,以预防为主,减少牙鲆疾病,增加抗病能力,可安全度过夏季危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