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在育苗期易发生猝倒病。出苗前染病引起烂种。幼苗期染病茎或根产生水渍状病变,病部黄褐色,缢缩,常向植株上下扩展,致幼茎呈线状,该病扩展迅速,有时一夜之间成片幼苗猝倒在畦面上,湿度大时病部附近或土面上长出白色绵毛状霉,即病原菌孢囊梗和孢子囊。
病原菌形态特征:菌丝体生长繁茂,呈白色棉絮状;菌丝无色,无隔膜,直径2.3-7.1um。菌丝与孢囊梗区别不明显。孢子囊丝状或分枝裂瓣状,或呈不规则膨大,大小63-725×4.9-14.8um,泡囊球形,内含6-26个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12-17×5-6um,侧生2根鞭毛,一根茸鞭,一根尾鞭,等长。藏卵器球形,直径14.9-34.8um。雄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1个,大小5.6-15.4×7.4-10u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14.0-22.0um。该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发病特点: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cm表土层越冬,并长期存活。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中产生孢子事囊。以游动孢子或侵染幼苗引起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病菌生长适宜地温15-16度,湿度高于30度受到抑制;地温10度即可发病。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流行动态: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言蜚语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侵入。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时发生。3-6月播种的都会发病,尤其为3-4月育苗易发病。该病发生情况苗床小气候关系密切,其中主要是湿度,苗床低洼、播种过密不通风、浇水过量床土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苗床应选在避风向阳高燥的地块,要求既有利于排水、调节床土温度,又有利于采光、提高地温。2、育苗床必要时更新床土提倡施用保得生物肥或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设法选用新土。必须用旧床土时,应把表层园土在加热的欣板上高温灭菌或用开水烫过,也可采用化学消毒法,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具体做法是:在播种前15-20天,每平方米苗床用40%的拌种灵粉剂加50%福美双粉剂1:1混合或用40%五氯.拌种双粉剂每平方米用药8克,对细干土40公斤,充分混匀后备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拌好的药土撒在床面上,然后播种使种子与药土接触,一般串红、鸡冠花、报春花不需覆土,可少量覆光塑料温室中间挖一育苗畦,深25cm,在畦两头隔10cm插一木橛,按照铺地热线的方法,在木橛上缠绕塑料软管,软管直径1cm左右,内径大于0.2cm,外壁厚0.18-0.2cm,将软乏两端伸出畦外各50cm,高于畦面端为进水口,要高出热水器1.5米,低于畦面端为排水口,边侧为回水口,软管上铺育苗营养土20厘米,用开水灌畦,1次灌透,当地温稳定在35度时开始播种,然后覆地膜及高为40厘米的小拱棚。当地温降至20度以下时,开始从进水口加入热水补温,也可连接蜂窝媒球炉或其他热源制成热水循环器效果更好,出苗后降温以利幼苗茁壮成长,这样做发病少,出苗快。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度,夜间保持10-15度,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须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大。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撒些草木灰降湿。4、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5、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及时喷洒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或61%乙磷.锰锌可湿粉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夜、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95%绿亨1号精品300倍液、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液、80%多.福.锌(绿亨2号)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平方米喷淋对好的药液2-3升,防治1-2次。如能混入云大120植物长生调节剂3000倍液,效果更好。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