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东北、内蒙古四省(区)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347
切换pc版

  东北、内蒙古玉米区是我国玉米的优势主产区,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国总产的五分之二以上。今年春季以来,我国东北地区气候条件比较特殊,辽、吉、黑三省中、东部地区雨雪量偏大,低温天气频繁出现,地温回升慢。播种期间气温仍然偏低,同时辽、吉、黑三省的西部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除温度低外,仍然是旱情严重,对播种极为不利。以吉林省为例,4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为3.0℃,比常年平均气温低4.4℃。播种期普遍比常年推迟10天左右,如果玉米生育期间再遇持续低温和早霜,安全成熟将难以保障,玉米产量的提高将受到威胁。各地农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强化服务,做到“秋霜春防”,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确保安全成熟,争取今年玉米生产再获丰收。为此,提出以下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选用中早熟耐密植、脱水快的优良品种。东北、内蒙古玉米区积温少和干旱的突出问题,首先要逐步减少和淘汰晚熟品种,杜绝品种的越区种植,推广中早熟耐密植、脱水快的品种,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提高产量,特别是地势低洼地块更要选用中早熟品种。同时还要兼顾耐低温萌发、出苗快、不粉种、耐旱、早发性好、高抗丝黑穗病的要求,如郑单958、先玉335等。一旦发现大面积粉种、严重缺苗的地块,要尽早补种早熟品种。

  二是抢时、抢墒、抗旱播种。节气不等人,要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抢时间、抓进度,全力以赴抓好春播,以最多的人力、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播种质量尽早完成播种。辽、吉、黑三省西部及内蒙古东部较为干旱的地区应采取“催芽坐水机械播种一条龙作业”方式,充分利用现有播种机具和水利设施,做到一次播种实现苗齐、苗全、苗壮。

  三是推广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玉米大垄双行(覆膜)种植技术已有大面积推广应用,技术较为成熟。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经近几年试验示范,技术已基本成熟。实践证明:宽行90厘米、窄行40厘米的交替休闲种植模式,比65厘米等行距种植模式增产10%以上,并与宽行追肥、深松,窄行留茬还田等相结合形成保护性耕作栽培新技术,可以减少土壤风蚀和增加有机质。

  四是大力推广应用种子包衣技术。要求使用既抗丝黑穗病又抗地下害虫的双抗类型种衣剂进行包衣,减少丝黑穗病和地下害虫的危害损失。对于农民购买了未经包衣的种子,应使用这类双抗种衣剂自己包衣或使用抗丝黑穗病的药剂拌种。

  五是因地制宜加强田间管理。采取综合农艺措施增地温、促早熟,如增施磷、钾肥,早追肥、早促早管,早间苗、定苗,合理密植,减少植株间的营养和水分竞争。早铲趟、多铲趟,“锄头下有水也有火”,可通过中耕深松土提高地温,增加水肥渗蓄,促进根系和植株早发育。

  六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随着种植品种的密度加大和产量潜力提高,施肥量也要相应提高。根据土壤地力、养分和目标产量进行科学施肥,除了N、P、K肥外,还应考虑硫肥和微肥的配套使用。

  七是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特别是玉米生产中的机耕、机播和机收作业水平。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一是可实现深耕,打破越来越厚的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提高土壤蓄肥蓄水能力;二是可使播种株行距、播种深度比较规范,播种速度大大加快。同时既可带肥播种,又可使种、肥安全隔离,不烧种,不伤苗;三是机械化收获既可减少收获时间、降低劳动轻度,又可引导农民种植耐密型品种。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配合科学施肥应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

                                                                  2006年5月11日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