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制
335
切换pc版


  1 发病特点

  该病冬春多见,夏秋较少,天气突变时常发生。1~5周龄小鸭常发生,1~3周龄最易发病,其发病率10%~30%。5周龄以上肉鸭很少发病,种蛋鸭发病多呈散发性。据观察该病有3种类型。①1~2周龄雏鸭患卵黄囊炎型;②2~5周肉小鸭患肝周炎型;③种蛋鸭患腹膜炎型。小鸭发病表现收脐不好,行动迟缓,继而出现软脚、拐脚、咳嗽、呼吸增数,拉白色稀粪,病重的常伏地,一脚或两脚向后平伸,减食到不食死亡。蛋鸭表现肠炎症状,肛门周围常粘有污秽,产蛋量下降,伴随出现沙壳蛋,间有死亡。

  2 实验室检验 

  2.1 以病鸭的肝、心血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散在单个或成堆的革兰氏染色阴性短杆菌。

  2.2 细菌分离 无菌取典型病例的肝组织接种肉汤,37℃培养24h,转接种SS培养基,37℃培养24h,可见红色、圆形、边缘整齐、湿润的菌落,取典型菌落制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的短杆菌。

  2.3 生化试验 该菌在三糖铁斜面37℃培养24h,斜面和底部变黄产气,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和山梨醇,产酸产气;不发酵蔗糖、卫茅醇,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还原硝酸盐,产生靛基质,枸椽酸利用阴性,细菌有动力。

  2.4 回归试验 用上述分离的菌株18h培养液分别腹腔接种小白鼠,每只注射0.5ml或同体重的健康鸭每羽1~2ml,并设对照组,被接种的小白鼠或鸭都在24~72h内死亡,并能回收到接种菌,对照组正常。

  综上所述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是本病致病原。

  2.5 药敏试验 按常规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不同场分离的菌株,其敏感性有明显不同,但多数的菌株对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氨苄青霉素、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敏感,对常用的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不敏感。 

  3 防治办法和效果 

  3.1 因地制宜,改善饲养场地的卫生环境 

  3.1.1 控制养鸭池池塘水的大肠杆菌污染,提高水质卫生。充分利用该场傍江地理优势,利用江水潮期15d换水1次,若鸭塘受换水条件限制可定期施生石灰(45~60)×10-6消毒。

  3.1.2 每年冬季清理鸭塘:塘底污水污泥排干挖净,并用高压水流反复冲洗,冲洗后每100m2用9kg生石灰乳剂泼洒,自然风干达到净化目的。

  3.1.3 鸭舍、鸭塘围堤等鸭群栖息活动场地的污染物应经常清理,并选择使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漂白粉、生石灰、优碘素全面消毒,后铺填新鲜沙土。特别是雏鸭舍和活动场地,于每次进雏前及育雏期间按上述方法严格消毒处理。

  3.2 鸭群药物预防 小鸭出壳后,用恩诺沙星饮水3d,同时2~4周龄时,每周固定2d用硫酸新霉素、氯霉素等敏感药物交替拌料预防。选留的种蛋鸭配种前也如上法预防。在人工授精配种中,发现肠道炎症,输卵管炎症的病鸭,立即用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敏感药物肌肉注射,连续治疗至痊愈。

  3.3 自家疫苗预防 我们用从3个场分离的多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制成多价灭能菌苗,对3群半番鸭1100羽于10至12日龄用0.5ml/羽免疫接种,对1群300羽蛋鸭在产蛋前15d进行1ml/羽一次免疫接种。

  经采取上述方法防治显著效果。据3户2年来跟踪查询,大肠杆菌病发病率降至4%~8%,上述同时采取疫苗接种的3群半番鸭,发病率仅3.1%,进行疫苗预防的300羽蛋鸭,产蛋率稳定没有出现因大肠杆菌病而产蛋下降的现象,反而,产蛋率有所提高。

  4 讨论

  由于大肠杆菌病原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的特点,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可自内源性传染,也可由外源性传染,因此防制本病要重视种、料、防、养、管各个环节,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但本人还发现雏鸭经预防接种后产生可靠免疫力之前期间,正是鸭群发病的高峰期,这给本病的防制带来难度。所以,建立健康种蛋鸭群对防制半番鸭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作用。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