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技术之一
322
切换pc版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所杨莉草莓促成栽培是草莓保护地栽培中果实成熟上市最早的一种栽培形式。它是在草莓完成花芽分化以后,进入休眠之前,利用温室保温、辅之赤霉素处理和人工延长光照,使植株不进入休眠继续生长发育,实现在冬季正常生长、开花结果的一种特早熟栽培形式。为了使果实早熟、高产,在育苗时需要采取促进花芽分化的措施。通过采用促进花芽分化和抑制休眠的技术,温室促成栽培的草莓果实成熟期可提早到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采收期长达4~6个月。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露地栽培。草莓促成栽培可用塑料大棚或温室保护设施。在北方寒冷地区,可采用不加温或具有加温设备,以备连续阴雨时使用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南方冬季不太寒冷地区,可采用塑料大棚进行栽培。由于促成栽培,正值冬季最寒冷的季节进行温室生产,与露地及半促成栽培相比,品种有特殊要求,栽培管理技术更为复杂,因此,必须采用适宜的品种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

一、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品种的选择及秧苗的要求

促成栽培的草莓品种要选择休眠性浅、抗病性强、生长旺盛、花芽分化早、耐寒性好、不易矮化、花粉多而生活能力强、果实大小整齐、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目前适于促成栽培的优良品种有丰香、章姬、蜜宝、童子1号、草莓王子、宝交早生、石莓四号、赛娃等。草莓促成栽培比半促成栽培采收更早,产量更高,花前生长期更短,所以,对秧苗的要求也更高,应选用在专用育苗圃中培育的无病毒优质壮苗。所选秧苗根系发达,一级根量在25条以上;叶柄粗短,长15cm左右,粗3mm左右;具成龄叶5~7片,新茎粗1cm以上,苗重25~40g,花芽分化早、发育好;无病虫危害。

二、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整地及定植

定植前要进行整地施基肥。草莓促成栽培,结果期长,产量较高,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草莓生产主要依赖有机肥,所以施足底肥对草莓的丰产优质很重要。一般每亩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00kg以上。此外,底肥中要加入草莓专用肥或氮磷钾复合肥50kg。底肥撒匀后翻耕2~3遍,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翻耕深度30cm左右,然后做畦。温室内栽培要做成高畦,垄高20cm,垄距80cm,垄顶宽40cm,垄上2行,株距10~15cm,每亩1万株左右,以提高群体产量。栽植深度要适宜,掌握浅不露根深不埋心的要领,要定向栽植,草莓茎的弓背朝向畦面的两侧,将来果实吊在畦两侧的坡上,利于通风透光,减少果实病害,提高果实品质,并便于采收。草莓忌重茬,重茬后易感染黄萎病、线虫病、根腐病及凋萎病等多种土传病害。由于日光温室内倒茬困难,为确保减少病害,丰产高效,应进行土壤消毒。

草莓促成栽培的定植时期,南方温暖地区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定植,北方地区应在8月中下旬,最晚不过9月上旬。定植一般以自然气温15~17℃、地温20℃左右为宜。不可过晚,过晚距休眠期较近,不利于缓苗后的生长。

三、日光温室促成栽培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要立即顺畦沟浇水,水一定要浇透,这样有利于草莓根系生长。定植后第一次浇水是秧苗成活的关键,以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可每天在畦面上浇小水,有喷灌和滴灌设施的,要经常向叶面喷水或向行间滴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缓苗以后,新叶展开,开始旺盛生长,此期只要土壤不干就不用浇水。至9月下旬,为促进花芽的发育,要加强肥水管理,追1次速效性氮肥,每亩施尿素10kg,并结合灌水,以后每5~7天浇1次水,同时要随时摘除枯叶、病叶,摘除抽出的匍匐茎,如果在保温前秧苗生长过旺,叶数过多,还可进行摘叶。留5~6片叶即可,摘叶的同时摘除侧芽,以减少营养损失。

一般在保温后10~15天覆地膜,覆膜后要立即破膜提苗,并在两行苗之间打一行洞用于追肥、灌水。有滴灌条件的不用打施肥、灌水洞。覆膜可提高地温,促进肥料分解,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防止病害发生,并可使果面洁净,减少果实腐烂,提高果实品质。为防止杂草产生,用厚度为0.015~0.03毫米的黑色聚乙烯薄膜较为适宜。

随着植株的生长,新叶腋花序、侧芽、匍匐茎陆续抽生,为了集中养分供应果实生长发育,改善室内通风透光条件,防止植株郁闭徒长,提高后期果实产量和品质,应经常摘除采完果的花序、老叶、病叶及多余侧芽和匍匐茎,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草莓的高级次花易出现雌性不育,花期应疏除高级次的小花,这样可以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果实发育,使果个增大,提高果实整齐度。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