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平菇主栽技术
269
切换pc版

  廊坊市文安县农业局农广校贾志麟

  自从本报“典型引路”栏目刊登了沧州市献县、邢台市任县进行林地栽培食用菌试验获得成功的消息,以及“冬闲农技专题”刊登林地种植中药材技术文章以来,不断有读者给编者打来电话,要求介绍林地栽培食用菌的相关技术。经过和有关科研单位联系,我们特将廊坊市文安县农业局贾志麟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大家,供您在安排生产时参考。另外,如果您想详细了解相关事宜,可通过电话0316-5222721和作者联系。———编者

  河北省现有的速生杨林地大部分已经进入郁闭状态,传统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致使大部分林农无法承担林地的长期投入。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进行新的种植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增效成为一个新的机遇和课题,我们通过考察、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白平菇、毛(黑)木耳栽培技术。

  一、保证菌种质量要想使平菇高产、稳产,掌握菌种的正确制作工艺,保证菌种的良好质量很重要。我们所选品种为平高一号。实践证明,良种可比劣种增产30%以上,而且出菇强壮,病虫害很少发生。

  二、场地选择高温平菇的出菇场地为林地拱棚。要求是通风良好、排水方便。

  三、菌袋制作可采取熟料制袋法,不要采取生料栽培。熟料栽培是指培养料配置后先经高温灭菌,再进行播种和发菌的方法。高温平菇的栽培以这种方式最为适用,其好处是培养料经高温灭菌后,料内营养得到充分分解,便于菌丝吸收利用;杂菌在发菌期不易发生;料温也可得到很好的控制。采用聚丙烯菌袋,规格为20厘米×45厘米×2.5~3丝。接种方式为打眼穴播。

  四、发菌管理夏季温度高,发菌困难,应合理排放菌袋,适时进行倒袋翻堆和通气增氧,控制好发菌温度和环境温度。菌袋应一律单层排放,排间距50厘米以上,稍留袋间距,发菌场地要遮荫且通风顺畅,必要时可向菌袋喷凉水降温,控制袋温不超过32℃。

  五、出菇管理菌袋发满后,表面有黄色水珠及原基出现时可码堆出菇。菌墙最多码三层,袋与袋之间留2厘米的空隙散热,层与层之间用小竹竿隔开。林间覆土栽培:割袋1/2,间距5~8厘米,覆土2/3,留袋口塑筒保湿现蕾;也可平覆,全脱袋,间距稍大,浇一大水,上覆2~3厘米粒状稍细土,盖膜保湿,待菌丝长满。也可覆盖一层麦秆,保湿,透气,且长出的蘑菇较为干净。遮荫效果不理想时可搭起遮阳网或草帘。林间栽培宜用高密度南北向林地,少见光、利通风,行距在2.5~3米最好。

  整个出菇过程中,通风要好,为了保证湿度,应经常喷水,可每天3~4次,并且可每隔几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证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湿度。蘑菇原基幼期忌冷水,菇蕾会“感冒”并抽回去,所以要注意保证水温与环境温度一致。

  高温平菇从接种到出菇,时间很快,正常管理,二十几天就可出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150%以上。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