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菌胺酯
259
切换pc版

  唑菌胺酯:

  制剂20%粒剂(商品名Cabrio,用予水果和蔬菜、200g/L浓乳剂(商品名Headline,用于大田作物)、20%水分散性粒剂(商品名Inslgnla,用于草坪)。唑菌胺酯还可制成液剂、水悬剂、油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膏剂等剂型,亦可与克菌丹、咯菌腈、拌种咯、有机铜类杀菌剂、有机锡类杀菌剂等多种杀菌

  剂混用,均具扩大杀菌谱和增效的作用如唑菌胺酯与氟环唑(epoxiconazole)复配制剂已在英国和德国谷物中登记,商品名为Opear。

  作用机理与特点唑菌胺酯同其他的合成strobin类似物的作用机理一样,也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

  它通过阻止细跑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线粒体不能产生和提供细胞正常代谢所需要的能量(ATP),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唑菌胺酯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叶片内菌丝生长有裉好的抑制作用.其持效期较长,并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该化合物在叶片内向叶尖或叶基传导及熏蒸作用较弱,但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总之,唑菌胺酯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

  冲刷性能,且应用范围较广。虽然唑菌胺酯对所测试的病原菌抗药性株系均有抑制作用,但它的使用还应以推荐剂量并同其他无交互抗性的杀菌剂在桶中现混现甩或者直接应用其混剂,并严格限制每个生长季节的用药次数,以延缓抗性的发生和发屐。

  应用

  适宜作物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葡萄、蔬莱、香蕉、拧檬、咖啡、果树、核祧、蔬菜、茶树、烟草和观赏植物、草坪及其他大田作物上的病害。

  对作物安全性该化合物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在推荐使用剂量下,绝大部分试验结果表明对作物无药害,但对极个别美洲葡萄和梅品种在某一生长期有药害。

  防治对象可有效地防治由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作物病害。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茎叶喷雾,推荐使用剂量为:作物50~250g(a.i.)/hm2,草坪280~560g(a.i.)/hm2。

  防治谷类作物病害由于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见表33-l、表33-2、表33-3、表33-4),唑菌胺酯对谷类的叶部和穗粒的病害有突出的防治效果,并且增产效果显著。用其单剂作治疗试验,能有效防治小麦叶枯病,同时也能观测到对小麦颖枯病的兼治作用。即使在发病较严重时,唑菌胺酯仍能有效地防治叶锈病、条锈病对大麦和小麦的危害,同时能兼治大麦的叶枯病和网纹病,唑菌胺酯也可有效地防治其他谷类病害:如小麦斑枯病、雪腐病和白斑病及大麦云纹病。

表 33-1 唑菌胺酯对小麦叶枯病、 叶锈病.大麦网纹病的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 /[g(a.i.)/hm2] 麦叶枯病 麦叶锈病 大麦网纹病 病叶率/% 相对 产量 显著性 病叶率/% 相对 产量 显著性 病叶率/% 相对 产量 显著性 唑菌胺酯 250 11 130 c 2 143 c 5 140 c 嘧菌酯 250 26 123 b 4 136 b 9 135 b CK -- 54 100 a 32 100 a 40 100 a

  注:小麦叶枯病为53个试验的平均值~小表叶锈病为8个试验的平均值,大麦网纹病为2次试验的平均值,显著性差异测验(T测验):a=0.05。

  防治葡萄病害唑菌胺酯对葡萄白粉病和霜霉病均有防治效果,即使在病惰较严重时,对两种病害的防治效果同祥显著。另外,唑菌胺酯对其他葡病害如黑腐病、褐枯病、枝枯病等亦显示出很好的防治前景。

表 33-2 唑菌胺酯对葡萄白粉病和霜霉病的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 /[g(a.i.)/hm2] 霜霉病 白粉病 病叶率/% 病果率/% 病叶率/% 病果率/% 唑菌胺酯 100 18 4 1 6 三乙膦酸铝+ 灭菌丹  2000+1000 28 29 - - 苯氧喹啉+氯苯嘧啶醇 50+15 - - 1 8 CK - 74 91 63 85

  注:两种病害均施药5~7次,施药间隔期为12~14d。

  防治番茄和马铃薯病害唑菌胺酯对番茄和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如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和叶枯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 33-3 唑菌胺酯对番茄晚疫病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g(a.i.)/hm2] 病叶率/% 唑菌胺酯 200 20 百菌清 1125 24 CK   86

  注:病叶率为5个试验平均值,施药3~5次,间隔期为7d。

  防治豆类病害唑菌胺酯对豆类主要病害,如莱豆叶斑病、锈病和炭疽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表 33-4 唑菌胺酯对菜豆叶斑病 、 锈病和炭疽病的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g(a.i.)/hm2] 病叶率/% 菜豆叶斑病 菜豆锈病 菜豆炭疸病 唑菌胺酯 75 6 6 2 戊唑醇 75 11 9 7 嘧菌酯 150 - - 14 CK - 53 51 48

  注:施药2~5次,间隔期为8~l8d。

  防治花生病害唑菌胺酯能有效地控制花生褐斑病、黑斑病、蛇眼病、锈病和疮痂病。另外,对花生白绢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见表33-5、表33-6、表33-7)。

表 33-5 唑菌胺酯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g(a.i.)/hm2] 病叶率/% 唑菌胺酯 150 15 戊唑醇 200~250 26 CK -- 73

  注:病叶率为11个试验平均值,施药2~3次,间隔期为7d。

  防治柑橘类病害研究结果表明,唑菌胺酯对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若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表 33-6 唑菌胺酯对柑橘疮痂病、 树脂病、 黑腐病的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g(a.i.)/hm2] 柑橘疮痂病 柑橘树脂病 柑橘黑腐病 病果率/% 良果率/% 病果率/% 良果率/% 病果率/% 良果率/% 唑菌胺酯 50 17 97 33 97 22 78 戊唑醇 100 32 90 47 81 29 71 CK -- 76 38 71 26 90 10

  注:施药2~3次,施药间隔期为34~58d,良果为达到水果市场等级水果。

  防治草坪病害唑菌胺酯对草坪上的主要病害如立祜病、疫病、白绢病等都有极好的防治效果。

表 33-7 唑菌胺酯对草坪病害的防效 药剂 处理剂量/[g(a.i.)/hm2] 病叶率/% 立枯病 疫病 白绢病 雪腐病 唑菌胺酯 250~300 4 14 9 5 500~560 - 10 - - 嘧菌酯 250~300 5 - - 8 500~560 - 15 - - 甲霜灵 750~1500 - 18 - - 乙烯菌核利 3000 - - 7 - CK -- 50 50 41 25

  注:防治立枯病施药3~5次,其他三种病为1~2次,间隔期均为14d。

  氟嘧菌酯:

  制剂10%乳油(EC),其他剂型在砑究中。

  作用机理与特点同嘧菌酯及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一样,氟嘧菌酯的作用机理也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杀菌剂较多,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作用的部位(细胞色素b)与以往所有杀菌剂均不同,因此防治对甾醇抑制剂(sterolinhibitors)、苯基酰胺类(phenylamides)、二羧酰胺类(dicarboximides)和苯并咪唑类(benzimidazoles),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

  氟嘧菌酯应用适期广,无论在真菌侵染早期如孢子萌发、芽管生长以及侵入叶部,还是在菌丝生长期都能提供非常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对孢子萌发和初期侵染最有效。因具有的优异的内吸活性,它能被快速吸收,并能在叶部均匀地向顶部传递,故具有根好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应用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禾谷类作物、马铃薯、蔬菜和咖啡等,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对地下水、环境安全。

  防治对象氟嘧茵酯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锈病、颖祜病、网斑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数十种病害均有很好的活性。

  使用方法氟嘧菌酯主要用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通常为50~30Og(a.i.)/hm2。氟嘧菌酯具有速效和持效期长双重特性,对作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适当的加工剂型可进一步提高其通过角质层进人叶部的渗透作用。尽管它通过种子和根部的吸收能力较差,但用作种子处理剂时,对幼苗和种传和土传病害虽具有很好的杀灭和持效作用,不过对大麦白粉病或网斑病等气传病害则无能为力。

  在75~l00g(a.i.)/hm2剂量下茎叶喷雾,氟嘧菌酯对咖啡锈病具有优异防效。

  在100~200g(a.i.)/hm2剂量下茎叶喷雾,氟嘧菌酯对马铃薯早疫病等有优异防效,对晚疫病有很好的防效;对蔬莱叶斑病等具有优异防效,对霜霉病有很好的防败。

  在200g(a.i.)/hm2剂量下茎叶喷雾,氟嘧菌酯对禾谷类作物叶斑病、颖祜病、褐锈病、条锈病、云纹病、褐斑病、网班病具有优异防效,对白粉病有很好的药效,并能兼治全蚀病。

  氟嘧菌酯作禾谷类作物种子处理剂时处理浓度为5~l0g(a.i.)/l00kg种子,对雪霉病、腥黑穗病和坚黑穗病等种传和土传病害有优异防效,并能兼治散黑穗病和叶条纹病。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