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某獭兔场种兔群中发生一种以严重下痢、脱水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约60%,病死率达40%,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化验室检验,最终确诊为獭兔泰泽氏病。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
某养兔场饲养1000只獭兔,其中种兔200多只。8月初在当地连续下雨5天,气温连续一周超过30度的情况下,兔群中个别兔出现拉稀症状。当时解剖病兔,怀疑是魏氏梭菌,用环丙杀星拌料,效果不明显,且病情迅速发展,2天后开始出现死亡。后经化验室化验,确诊为泰泽氏病感染,迅速对大群用土霉素拌料,隔离病兔,用丁胺肌注,青霉素肌注进行救治。
二、临床症状
本病以严重腹泻为主,多呈褐色糊状至水样。后肢常粘有粪便。病兔精神沉郁、不食并迅速脱水,常在出现症状12-48小时内死亡。少数耐过急性期的病兔表现食欲不振,消瘦。
三、病理变化
病死兔脱水消瘦,后肢污染粪便。回肠末端、盲肠及结肠浆膜、粘膜出现弥漫性充血、出血,肠壁严重水肿、增厚,盲肠和结肠内充满气体和褐色糊状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严重萎缩。肝脏肿大,有许多灰白色条斑状坏死。少数死亡兔可见心肌上有灰白色条纹斑点或片状坏死区。个别耐过急性期的病兔肠壁因严重坏死与纤维化而增厚,肠腔变窄。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用病死兔肝坏死区组织和肠病变部粘膜涂片,姬姆萨染色或镀银法染色镜检,证明细胞浆内存在毛样芽胞杆菌,就可以确诊。
五、防治措施
及时隔离病兔,加强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未发病兔群用土霉素拌料,连用五天,并用电解多维或葡萄糖引水增加兔本身的抵抗力,用丁胺肌肉注射6万/只,一天一次,连用三天,病情轻的很快得到控制,发病急的来不及治疗就死亡。二周后不再有新的病例出现,大群基本上得到控制。
六、小结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病兔的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垫草都是主要的传染源,健康兔接触后即可感染。病菌侵入小肠、盲肠和结肠的粘膜上皮,开始时增殖缓慢,组织损伤甚少,多呈隐性感染。一旦有各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应激因素存在时即可诱发,病菌就会趁机迅速繁殖,引起肠粘膜深层组织坏死,出现全身感染,造成组织器官严重损害。
据调查分析,这次发病很可能早已感染此病呈隐性状态。由于气候发生骤变及饲料霉变等应激因素的刺激而诱发了本病的暴发。
通过对本病的治疗,发现用丁胺联合土霉素及电解多维治疗效果明显,以供同行参考。山东农业科学院养兔研究室
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