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化秸秆的主要方法——窖氨化法
505
切换pc版

  窖(池)氨化法是我国目前推广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秸秆氨化方法,其处理秸秆的操作规程可参见相关文章。

  (1)窖(池)氨化法的优点①可以一池多用,既可用来氨化秸秆,也可用来青贮,而且还可多年使用;②便于管理,避免了老鼠啃坏薄膜;③可以节省塑料膜的用量,降低成本;④容易测定秸秆重量,便于确定氨源(如尿素)的用量。

  (2)窖的设计窖的大小根据饲养家畜的种类和数量而定。经过各地测算,每立方米的窖可装切碎的风干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秸)150千克左右。一般说来,牛日采食秸秆的量为其体重的2%~3%之间。例如,一头300千克的架子牛,日采食秸秆在7千克左右。根据这些参数,再考虑实际情况(每年氨化次数、养畜多少等),然后设计出窖的大小。窖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建在地上。也可建在地下,还可一半地上一半地下。建窖以长方形为好,如在窖的中间砌一隔墙,即成双联池则更好(图1左)。双联池的优点是可轮换处理秸秆。若用此窖搞青贮,还可减轻取用青贮喂畜过程中二次发酵。建造一个4立方米的双联池约200元,一般农民均可负担。一个2立方米的池子(窖)可装麦秸300千克,双联池可交替使用,氨化一池可供两头架子牛吃1个月。如制作青贮饲料,一池可贮1000千克。氨化窖的剖面结构如图1右所示。

  图1双联池(左)氨化窖断面图(右)

  1.泥土2.塑料薄膜3.秸秆4.窖壁

  (3)操作方法先将秸秆切至2厘米左右。一般的原则是,粗硬的秸秆(如玉米秸)切得短些,较柔软的秸秆可稍长些。每100千克秸秆(干物质)用5千克尿素(或10千克碳铵)、40-50千克水。把尿素(碳铵)溶于水中搅拌,待完全融化后分数次均匀地洒在秸秆上,入窖前后喷洒均可。如果在入窖前将秸秆摊开喷洒则更为均匀。边装窖边踩实,待装满踩实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再用细土等压好即可(图2)。尿素氨化所需要时间大体与液氨氨化相同或稍长一些。

  图2尿素(碳铵)氨化秸秆流程图

  用尿素作氨源,要考虑尿素分解为氨的速度。它与环境温度、秸秆内生脲酶多少有关。温度越高,尿素分解为氨的速度越快,宜在温暖的地区或季节采用。一般认为,要是尿素分解快,在氨化过程中最好加些脲酶丰富的东西,如豆饼粉等。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