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242
切换pc版

  一、冬小麦越冬死苗的原因

  通过几年的调查,除了品种抗寒性外,冬小麦越冬死苗的主要原因是栽培管理不当引起的。主要表现在“浅、干、瘦、过、晚、板”6个方面。浅,指的是播种深度浅,秋季整地质量差,未及时秋耕耪耙,仓促整地,低洼不匀,分蘖节埋土深度不足3厘米。干,指分蘖节部位土壤干旱,冷暖骤变加剧,旱、寒双害所致。瘦,指秋整地时有机肥少,只用少量氮肥,分蘖节糖分积累不足,冬小麦抗寒性差受冻而死。过,指播种过早,苗长过旺过密,降低了抗寒能力。晚,指播种过晚,冬前积温不足,苗小苗弱营养缺乏,抗寒能力差。板,指早板结和晚板结,早板结是秋灌代替冬灌,使土壤龟裂植株根系受损,晚板结是冬灌过晚过大或早春浇水过早形成凌板。上述情况,均会造成大量死苗。

  二、防止分法

  1.播深适度。俗语说,“半寸死,一寸活,七分八分受折磨”,播种深度要严格掌握在4—5厘米。调查表明,播深4厘米的死苗5%-10%,播深2—3厘米的死苗27%—35%。为了达到适宜的播种深度,必须平整好土地,调整好播种机具,控制好播种深度。

  2.播种时间。、据测定,越冬前有4—5个分蘖的壮苗,分蘖节中的含粮量最高,为24%-25%,比仅有1—2个分蘖的弱苗高3%—4%,比有7—8个分蘖的旺苗高11%—12%,抗寒抗冻能力增强。播种以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16℃—18℃最为适宜,越冬前正好达到4—5个分蘖。

  3.科学施肥。厩肥对提高冬小麦的抗寒性有显著作用,改善土壤的理化状况,提高地温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磷能增加小麦体内糖分,延迟生长锥分化,促进冬眠,增加抗寒性,因此,在施入厩肥的基础上,要增施含磷的复合肥。在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0℃时进行覆土或盖蒙头肥,厚1—1.5厘米,在日平均气温升到0℃—5℃时进行清垄,可使小麦增多次生根10%—15%,分蘖增加9%—11.5%,死苗减少79%—87.6%。

  4.合理冬灌。冬灌有蓄墒防旱、稳定地温、减轻冻害的作用。冬灌要掌握适时、适量的原则。适时就是不冻不化,冬灌还早;只冻不化,冬灌迟了;夜冻不化,冬灌正好。灌水量,一般每亩以40—60立方米为宜。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