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要害虫叶夜蛾(图)
287
切换pc版

  水稻叶夜蛾(Spodoptera mauritia Boisduval)又称眉纹夜蛾、灰翅夜蛾。它的幼虫形态和为害习性很象粘虫,故常被误认为是粘虫。每年7~8月盛暑期间,田间的粘虫较少见,而眉纹夜蛾却常在此时大发生。以幼虫为害,1~2龄啃食叶肉,留下表皮,3龄后将叶片吃成缺刻,5~6龄暴食期可将全株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

  水稻叶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长14~16毫米,翅展30~36毫米。体暗褐色,前翅灰褐色,外缘线由7个黑斑组成,亚外缘线为灰白色波状纹。肾状纹黑色,周围灰白色,环状纹灰白色,中央灰褐色。后翅白色,外缘淡灰色。卵扁球形,直径约0.5毫米,表面有微细格子纹,产卵成块,复盖黄褐色绒毛。幼虫一般6龄。3龄前幼虫草绿色,气门线白色,在气门线附近有1条紫红色线。4龄后各腹节亚背线内侧有1个眉状黑斑。老熟时体长30~37毫米,体色多变,自淡绿至墨绿色,大发生时灰黑色。被蛹红褐色,腹背第2~7节的前缘密布小刻点,腹末腹面中央向内凹入,尾端具钩刺2个。

危害植株

成虫


  生活史及主要习性

  叶夜蛾以老熟幼虫在麦田及田沟边杂草间越冬。春季化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喜食酸甜液,晚间活动。卵块产于水稻叶面,也能产在花生、剑麻及杂草上。幼虫有假死性,晴天白天潜伏在近水面稻茎上,夜间上爬取食叶片;阴天则日夜为害。常先聚集取食田埂杂草,以后再迁移为害水稻。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较多,年中7~8月为害晚稻较重。

  综合防治

  (1)采用旱育稀植,可减少为害。

  (2)在秧田期发生时,可放水入田,使幼虫爬上秧尖,放鸭群捕食;或将秧尖上的虫,用扫把扫落水面,让它漂流并赶出水口,然后用粪箕集中捕杀。

  (3)掌握在幼虫3龄以前用药剂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结晶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喹硫磷10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甲敌粉(1.5%甲基1605混3%敌百虫粉剂)1.5~2公斤喷粉,或每亩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120~160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250~3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