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大发生时,依靠化学防治,能较快地解决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呢?应综合考虑哪些主要因素呢?
1. 防治指标防治指标是化学防治中的关键和核心部分。但防治指标的涉及面较广,既涉及到害虫本身发生规律的普遍性,又涉及到生产管理水平的差异性和地域的特殊性。必须在达到一定害虫发生数量时才能用药防治。应在当地农技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达到防治指标时适期用药防治,既省工、省药、省成本,又能收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 防治适期适宜的防治时间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应选择在害虫最易被击倒的虫期、虫龄,作物最不易受药害的生长发育阶段使用农药。还要注意在哪种气候条件下和一日中哪个时段用药,才能收到最满意的防治效果。如防治稻飞虱,用扑虱灵在始孵期较好,而用叶蝉散其适期则为一二龄若虫高峰期;防治稻纵卷叶螟,应抓住二三龄幼虫盛发期:杂草在萌芽和初生阶段,对药剂敏感,此时段用药防效好。防治病害应在病菌孢子萌发期,即发病前和发病初期喷药。
3.农药品种目前农药品种相当多,新品种也不断涌现,但不管哪种农药,对不同的防治对象,效果会有不同,在不同作物上使用,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应根据防治对象的种类和特点,选用最经济有效的农药和类型,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误用或错用农药。如杀菌剂中的硫制剂对白粉病有显著防治效果,而对防治霜霉病的效果不理想;铜制剂对霜霉病有显著防治效果,而对白粉病防治则效果差;杀虫剂中的胃毒剂对防治咀嚼式口器的害虫效果好,对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则效果差;内吸剂一般对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效果好,而触杀剂对各种口器的害虫都有效。
4.施药方法农药的使用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撒施和灌注等,一方面要看不同农药种类,另一方面也要看不同害虫种类而分别作出选择。如水剂、乳油宜喷雾;颗粒剂、粉剂宜拌肥或拌土使用;防治地下害虫宜采用土壤灌注施药方法。大面积防治宜用机械喷施为宜。如大面积的森林或芦苇害虫防治,就最好能动用飞机,做到在短时间内能迅速控制虫灾。
5.施用浓度农药使用浓度和稀释倍数,既关系到防治效果,还关系到对环境污染程度,对作物是否产生药害,对天敌杀伤力的大小,抗药性的产生和用药成本等。同时一种农药在同一地区长期使用,必然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因此,应合理交替、轮换、混用农药,防止或延缓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药物使用一般应依照药品商品说明书的推荐用量来计算田块用药量,不能随意增减,否则会造成作物药害或影响防治效果。
6.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情况施用农药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施药时的环境条件,即气候条件、作物生长情况等。特别是采用喷粉、喷雾、熏蒸等方法防治病虫害,与环境关系更为密切。如防治蚜虫,天王星适用于春、秋两季温度偏低时施用 而抗蚜威一般在温度20℃以上时使用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