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玉米需肥量的因素
220
切换pc版

  1.产量水平与需肥量: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每公顷玉米的N、P2O5、K2O吸收量亦随之提高,而形成百公斤籽粒所需要的N、P2O5、K2O量却下降,说明高产条件下肥料利用率提高。因此,在确定N、P2O5、K2O需要量时,应当考虑到产量水平间的差异。目标产量的养分需要量可由目标产量和百公斤籽粒养分需要量之积计算得出,某一目标产量水平的N、P2O5、K2O需要量应该由相应的回归方程计算得出。
  
  2.品种特性与需肥量:不同玉米品种间矿质元素需要量差异较大,玉米每公顷的N、P2O5、K2O吸收量一般为生育期长的品种高于生育期短的品种。生育期相近的一般为高秆品种高于中秆和矮秆品种。
  
  品种的株型特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也有一定影响,紧凑型玉米品种的矿质元素吸收量均高于平展型品种。
  
  品种间这种需肥量的差异与品种的株型特点、生育期长短、耐密性和耐肥性等有关,因此,对于那些生育期较长、植株高大、适于密植的品种,应适当增加施肥量。
  
  3.土壤供肥能力与需肥量:玉米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在某种程度上受土壤供肥能力的影响,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中,由于含有较多的可供植株吸收的速效养分,因而植株对N、P2O5、K2O的吸收量要高于低肥力土壤条件,而形成百公斤籽粒所需N、P2O5、K2O量却降低。
  
  4.施肥与需肥量:施肥水平的高低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总体供应状况,进而影响玉米植株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氮、磷、钾肥的单独施用及相互配合施用均可促进玉米植株对N、P2O5、K2O的吸收,产量水平亦随之提高,但由于植株需肥量的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产量的提高幅度,所以形成百公斤籽粒所需N、P2O5、K2O含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说明在肥料投入较大的情况下肥料养分利用率降低。
  
  5.气象因素与需肥量:玉米的需肥量在年际间变化较大,这种变化主要是年际间多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玉米生育期间气象因素的变化主要是通过生长发育来影响需肥量的。品种间生产能力对气象因素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差别。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