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添加在饲料中的危害分析
932
切换pc版

  

  最近,“毒奶粉事件”越演越烈,继三鹿毒奶粉之后,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所有的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进行了以三聚氰胺为重点的专项检查,截止9月17日,共检出22家奶粉厂家69批次产品含有三聚氰胺,中国的奶业将遭遇最深刻的行业重创以及最严重的信任危机。

  “毒奶粉事件”一出,“罪魁祸首”三聚氰胺几乎成为“毒”的代名词,而以三聚氰胺废料、羟甲基羧基氮等为原料的是一类假蛋白饲料“蛋白精”更使得人们谈“化”色变。但是,三聚氰胺和“蛋白精”到底为何何物?有着什么关系?为何被加入奶粉中?对人体和畜牧的伤害具体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从化工角度出发详解三聚氰胺的化学特性,给读者一个清晰的概念。

  一、三聚氰胺是什么?

  三聚氰胺(melamine)简称三胺,学名三氨三嗪,别名蜜胺、氰尿酰胺、三聚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白色结晶粉末,无味。这种化学品常被用于生产塑料、胶水和阻燃剂,在部分亚洲国家,它也被用以制造化肥。三聚氰胺是一种禁止用于宠物食品及动物饲料的化学物质,动物食用后可以使动物发生肾衰竭并导致死亡。

  二、什么是"蛋白精"

  "蛋白精"是以三聚氰胺废料、羟甲基羧基氮等为原料的是一类假蛋白饲料,主要为含氮杂环化合物,属于非蛋白质含蛋化合物,主要用于工业生产。"蛋白精"在饲料中不能被动物所吸收,它们降低了饲料中真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了动物生产性能,甚至可能对动物产生危害,成为现今饲料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安全防范的重点。农业部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658号)中公布了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液氨、磷酸二氢铵、缩二脲、异丁叉二脲、磷酸脲等9种非蛋白氮饲料添加剂,并仅限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三聚氰胺、羟甲基羧基氮等一类添加物未获农业部批准,不允许在任何饲料中添加使用。

  三、为何添加"蛋白精"?

  1、利益驱使

  "蛋白精"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其含氮量可达66%,折合成粗蛋白含量可达400%,在饲料中掺入少量就可以迅速提高其"蛋白"含量。例如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通常以凯氏等定氮方法测定的蛋白质虚涨4个多百分点,加之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很低,给了掺假、造假者极大地利益驱动。以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配方豆粕为例,蛋白含量43%普通粕与蛋白含量46%中等粕差价约200元/吨,原料商只需要在一吨普通配方豆粕中添加7~8公斤三聚氰胺就可将其"升级"为中等配方粕,而投入成本仅为50~60元(据查阅,纯度在99.5%以上三聚氰胺的出厂报价大多为7600~7800元/吨,含量较低的下脚料仅为1600~1700元/吨)。而部分饲料生产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在知晓其原因的情况下刻意压价选择此类"质高价廉"的问题粕。不排除个别企业低价购买劣等粕自主添加"蛋白精"以提高起蛋白含量的行为。诸如此类情况在其他蛋白饲料原料中也有存在。

  2、检测水平低,不知情

  “蛋白精”多为白色粉末,易被染色,很容易混入原料中而不被发现。对于饲料中掺入的“蛋白精”只能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才能测出。“蛋白精”通常掺入蛋白饲料中,如大豆蛋白粉、鱼粉、肉骨粉、玉米蛋白粉以及饼粕类原料等。很多饲料厂控制饲料原料时,基于条件所限,常用凯氏定氮方法测定粗蛋白的含量,因为凯氏定氮只能测出含氮量而无法测出氮的来源,所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含有“蛋白精”的蛋白类原料,成为受害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