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棉花烂铃搞好六项控制
581
切换pc版

  棉花出现烂铃后,会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从而影响棉农的收入和植棉的积极性,因此要认真对待。棉花烂铃的发病原因主要有:
  
  肥害所致。氮肥施用过量或过迟,造成棉花生长过旺,田间郁闭,致使棉花植株抗病能力减弱。
  
  湿害所致。当棉花生长进入花铃期,遭遇暴雨的袭击,或秋雨过多,田间湿度过大,排水不良,给各种病菌的孳生和侵入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病害所致。红腐病、炭疽病和铃疫病等病害的发生,是导致棉花烂铃的重要原因之一。
  
  虫害所致。当棉铃遭受棉铃虫、红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危害以后,所留下的虫孔是各种病源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多雨水的年份、田间湿度大时,极易诱发病菌的侵入,导致棉花烂铃。
  
  防治棉花烂铃,主要做好“六控制”:
  
  控制氮肥施用量。在一般情况下,花铃肥和保桃肥均可施用10公斤/亩左右氮肥为宜。施肥过少起不到保花、保铃、保桃的作用;施肥过多将会造成棉花植株疯长、贪青、迟熟,导致烂铃现象的发生。对于已经重施花铃肥或无早衰趋势的棉田,要少施或不施保桃肥,或喷施缩节安、矮壮素等生长调节剂控制其徒长,避免落蕾、落花、落铃现象的发生。
  
  控制田间湿度。在多雨水的季节,排涝防渍是防治棉花烂铃的关键措施。因此,棉田要做到厢沟、腰沟、围沟畅通,切实做到雨时水能排,雨后田间无渍水,以营造有利于棉花根系生长发育,而不利于各种病菌孽生的外界条件。
  
  控制棉株旺长。针对棉枝长势偏旺的棉田,应结合整枝,分批剪去中下部老叶,对于秋发疯长的棉田,要采取“开天窗”(即中上部的2~3片主茎叶各撕去一半)和推株晾行等补救措施,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预防棉花烂铃。
  
  控制病害发生。由于棉花烂铃大多是红腐病、炭疽病和疫病等病害所致,所以,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是预防棉花烂铃的重要措施之一。药剂可选用250克/升戊唑醇水乳剂(又名戊安)2500~3000倍液或72%代森锰锌·霜脲氰可湿性粉剂(霜隐)600~800倍液喷洒。
  
  控制虫害发生。对于棉花棉铃虫、红铃虫为主的钻蛀性害虫,应在前期防治的基础上,采取人工捕捉高龄幼虫和药剂防治低龄幼虫的办法控制害虫的发生。其药剂防治的策略是:喷施“三次药”(分别是9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下旬),交替使用“三种药”:一是20%虫酞肼悬浮剂(又名绿洁)1200~2400倍液;二是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又名绿亮)1500~2000倍液;三是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又名高福)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
  
  控制烂铃长期挂秆。对纤维尚未成熟的烂铃,应及时抢摘,并将带有病菌的棉铃带出田外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降低发病率。对棉铃内的纤维已完全成熟的烂铃要及时抢摘、及时剥铃、及时晾晒,以降低经济损失。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