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质旱育秧技术模式
375
切换pc版

  技术特点

  优选良种,大棚旱育,稻壳基质,稀播精管,

  适龄壮秧,适时早插,间歇灌溉,水肥叶龄调控,

  除草防病,适时收获。

  壮秧标准

  秧龄35~40天,叶龄4.1~4.5叶,株高17厘米左右,100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

  秧田地选择及大中棚规格

  (1)秧田地选择: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能建造大中棚的地方做新基质育秧田。

  (2)秧本田比例:人工手插秧和机械插秧均以1:100倍计算。

  (3)大棚规格:大棚高2.2~2.5米,宽6~7米。棚长度根据所需秧田面积确定。

  整地做床及物资准备

  (1)秧田面积:每公顷本田需秧田绿色面积100~120平方米。

  (2)整地作床:床底要整平、压实,确保盘底部与床面接触好,不悬空,床边缘修筑高出床面5厘米高畦埂。

  (3)稻壳用量及预处理:每平方米育苗绿色面积需新基质育苗营养剂0.5公斤,每公顷需40~50毫米孔径筛片粉碎的稻壳400~450公斤。以粉碎稻壳加水堆积存放一年为好。

  稻壳处理及铺放

  (1)稻壳处理:粉碎加水堆积存放一年的稻壳播种前两天放在水里浸泡,保证吸收充足的水分,播种前一天晚上将浸泡好的稻壳捞出控水。

  (2)基质配制:每平方米需新基质育苗营养剂0.5公斤与浸泡透的4公斤干稻壳,控水后均匀混拌,铺1平方米苗床或机插秧盘6个。

  (3)基质铺放:将摆好的秧盘铺放基质,厚度2厘米,上部要平,用板压实或用笤帚拍实;播种前再浇一次透水。

  (4)浇水:用喷壶浇透水,确保出齐苗前水分需要。

  种子及处理

  (1)品种选择: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择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井灌区应选择耐冷性品种,苏达盐碱土区应选择耐碱性品种;第一、二积温带选用主茎13~14叶的品种,第三、四积温带选用10~12叶的品种,保证霜前安全成熟。

  (2)种子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良种,即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7%,含水量不高于15%。种子每三年更新一次。

  (3)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天,每天翻动3~4次。筛选: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4)选种: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捞出秕谷,再用清水洗种子。

  (5)浸种消毒:把选好的种子用25%施保克(使百克)10克,加水50公斤,在15~16℃的水中浸种5~7天,每天人工搅拌2次。

  (6)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要经常翻动。当芽长1~2毫米时,降温到15~20℃晾芽。

  播种及覆盖

  (1)播种时间:比常规育苗提早5~7天。播量:普通育苗平方米播芽种200~250克,机插盘每盘播芽种100~125克。

  (2)压种:将均匀的种子用笤帚拍实。盖种:将浸湿的稻壳撒于种子上面。覆盖种子的稻壳要松而不成团,干而不冒烟,厚度0.3~0.5厘米。

  (3)浇水:盖完种后用喷雾器浇透水。将所有稻壳浇透。露种地方补盖好。

  (4)覆盖地膜:盖种浇水后覆盖地膜。地膜要用土等将周围压严,防止水分蒸发,保证出苗前水分。

  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插种至出苗前密封保温,出苗前至1叶1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练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到20~25℃,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遇到低温冻害时,要增加覆盖物,及时保温。

  (2)水分管理:播种后出苗前每2天检查一次,有落干现象用喷雾器补水,确保出齐苗的水分需要。秧苗出齐见绿及时揭地膜,出苗后至1.5叶期每天浇一次水。1.5叶期初生根伸长后可2~3天浇水一次。

  (3)苗床追肥:秧苗在2.0~2.5叶期如发现缺肥,每平方米用硫铵40~50克或尿素10~20克稀释100倍液叶面喷施,喷后用清水洗苗,防止烧苗。

  (4)预防潜叶蝇:插前2~3天,喷施大功臣10克对水10公斤,喷100平方米的苗床,带药下田。温度稳定通过13℃开始插秧。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