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农药防治植物的病虫草害,效果显著、快速,早已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但由于一部分人对农药基本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农药新品种、新剂型以及防治对象、使用方法等问题缺乏了解,在具体使用上存在五方面误区。
一是不分防治对象,见药就用。
有的用杀虫剂防治植物病害,有的把杀菌剂用于防治害虫,甚至将除草剂用来防治病虫,特别是在农药供应紧张的情况下,此类情况尤为严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盲目用药,轻则贻误时机,影响效果,重则造成药害,甚至农作物绝收。
二是重治轻防,不见病虫不施药。
一般情况下,低龄幼虫对农药的抵抗力差,随着虫龄的增长其抗药性也随着加大。因此,对害虫的防治以虫卵期或幼虫始发期最为有效。而一些农民朋友往往在害虫已大发生时才开始用药,已造成一定危害,同时药剂效果也难以发挥;在植物病害防治中,不了解杀菌剂的作用方式,不论保护性杀菌剂,还是治疗性杀菌剂都要等病害发生和流行时才施药,这样既造成了经费损失,又没有起到防病作用。
三是随意加大用药浓度。
一些人配药时不按比例,不用专门量具,只用瓶盖或其它非标准器皿,没有数量概念,一般都大大超过规定的浓度,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容易发生药害,同时也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
四是长期使用单一品种。
在农药使用中一旦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采取加大用量的办法,认识不到病虫已经产生了抗药性,依然增大药量,结果造成恶性循环。
五是混淆高效与高毒概念,缺乏安全观念。
目前优质农药正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方向发展,而不少农民错误地认为毒性高效果就好,只认购高毒农药,对低毒而对病虫高效的农药缺乏认识,在使用农药时也不按农药安全标准使用,将禁止在果树、蔬菜及生食作物上使用的农药用于这些作物,结果造成人畜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