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养殖场(户)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而且畜禽的发病日龄也较以前有所不同。有些免疫过的畜禽发病率也有所增加,甚至有日趋严重的势态。一些养殖户不能理解为什么畜禽用过疫苗后还会发病,在疫病防治上手足无措。现就一些主要因素作简要分析:
疫苗质量不好或使用不当
一般情况下,疫苗的质量取决于生产工艺、技术、运输和储存等环节。在使用疫苗时,应选择国家指定的定点厂家生产的疫苗。在实际操作中,稀释后的疫苗应尽快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否则就会降低疫苗的效用,导致疫苗保护率下降。若一次用不完,剩余的应弃掉。同时,还要避免运输储存过程中温度忽冷忽热,对疫苗质量造成影响。
免疫程序不合理
虽然幼畜禽都有母源抗体保护,但抗体水平高低不一,应根据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免疫时间的选择上要适当,同时要注意疫苗的毒性。一般首免使用弱毒疫苗,抗体低的上升,抗体高的下降,还要及时进行二免,以防低抗体水平的畜禽发病。对不健康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畜禽群体尽量不进行免疫接种,否则将诱发疾病。饲养实践中,要尽量选择来源相同、同一批次的畜禽进行饲养,避免因母源抗体水平不一造成免疫失败。
某些免疫抑制病的影响
某些疾病致使畜禽个别发病或隐性感染及处于潜伏期感染,如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白痢、马立克氏病、淋巴白血病、球虫病等,猪的圆环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等,这些疾病均可破坏机体免疫系统,影响免疫应答,引起免疫抑制。另外,黄曲霉中毒等也可侵害免疫器官,造成免疫失败,从而使得畜禽免疫后仍会发生疾病。
强毒、超强毒感染和变异毒株的出现
有些养殖场(户)在某病免疫后不久,畜禽又发生该病。这主要是因为免疫后疫苗还没起效,机体还未产生免疫力,畜禽又感染强毒或者该病出现毒株变异,而使疫苗根本起不到效果,反而会加重疫病的流行。
由此可见,免疫接种能减少疫病的发生率,但不能保证免疫后畜禽100%不再发病。我们知道,传染病的流行需要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只要环境中具备了这三个条件,传染病就会发生。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疫病的发生。如:畜禽饲养“全进全出”;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根据畜禽健康状况选择合理的免疫程序,并正确使用疫苗免疫接种,尽量避免一些内在的和外界因素影响免疫效果。同时,应采取环境消毒灭源和药物预防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减少畜禽疫病,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