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近几年来,由于过量施用氮肥等原因,使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特别是高产稻区和老稻区更为严重,目前已成为长春市水稻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种病害。
1、症状:纹枯病主要危害叶鞘,也能危害叶片、茎秆和稻穗。叶鞘发病,首先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并可相互汇合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明显,褐色,中间褪为淡绿色或淡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水稻纹枯病主要破坏输导组织,轻则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出现白穗;重则不能抽穗,引起倒伏,甚至使植株腐烂枯死。一般发病可减产5-10%,严重发生减产30-50%。水稻纹枯病主要在分蘖至抽穗期发生。
2、病原菌及发病特点: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病菌主要以菌核的形式在土壤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它寄主上越冬。翌春春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粘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逐渐形成病斑并长出气生菌丝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田间越冬菌核残留量越多,发病越重;一般老稻区发病穗,新稻区发病轻;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病迟缓或停止发病。另外,插秧密度大,长期深灌过量,过迟或过量单一施用氮肥、缺少磷、钾、锌肥,使水稻抗病性降低,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水稻纹枯病也就严重。
3、防治办法:防治水稻纹枯病,主要是采取农业措施,改善水稻的生育环境条件。
第一:消除菌核。实行秋翻,把撒落在地表的菌核深埋在土中。在春季灌水耙田和平田插秧前,用布网等工具打涝浮渣,铲除田边池埂及田间杂草,消灭野生寄主,减少菌源。
第二:改进栽培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实行合理密植,提倡稀育稀植栽培。施足底肥,增施磷、钾、锌肥,适量分期追施氮肥。浅水灌溉,适时排水晒田,降低株间温度,控制植株疯长,减轻危害。
第三:药剂防治。当穴发病率达20%时,可作为药剂防治指标,时期以抽穗前后为宜。主要药剂有5%井岗霉素水剂,每公顷用1500毫升,加水1125公斤,进行叶面喷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125克,兑水1125公斤叶面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