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水产动物养殖的特殊性,决定了以鱼类为主水生动物疾病防治技术和方法上的独特性。只有树立了“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新观念,采取系统性的和各有侧重的预防措施,运用科学全面和适宜的治疗方法,才能积极地预防和治疗鱼病,降低疾病死亡风险,取得良好的生产经济效益。
一、了解渔业生产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疾病防治观念
渔业生产的主要对象是鱼类,由于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和用鳃呼吸的变温动物,决定了渔业养殖的特殊性和防治鱼病的独特性。一是因为生活在水中,很难及时发现疾病的产生、发展,发现时往往已经开始死亡;受变温动物和多种影响,很难及时发现并准确判断属于鱼病原因造成吃食状况改变,往往以为属于水温变化,上顿过饱吃食,天气突变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二是诊断疾病比较困难。活体难捞起,捞起的多是不新鲜或已腐败的,加之诊断疾病既需要表面观察,解剖观测,甚至是镜检病菌,化验水质、肉质,还需要了解环境变化,投饵施肥等情况,还有疾病种类繁多,同时并发,很难及时诊断。三是给药的困难和疗效不显著。病情严重的鱼已经停食,不可能采取强制内服药物,单一外用药物疗效较低,水体越大,越难用药;网箱泼洒,挂袋挂篓受水体流动、交换影响,药量不稳定,维持时间短;小水体捞起浸泡消毒造成新创伤。四是疾病造成死亡时或是体形不完整,有病灶,多数已沉底腐败后上浮,往往无销售和食用价值,传染性疾病暴发很快,迅速死亡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鱼病防治观念,提高防范意识、减少风险,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全过程预防,全方位治疗。
1、提高鱼类自身的抗病免疫能力
①根据鱼类种与种之问抵御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害能力的不同,通过杂交产生新品种,选育久经考验存活下来的强壮个体作为亲鱼,筛选生长快的个体作为养殖对象。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标准,颁发证件,年审检查把关,发布新品种推广许可等途径已经把关,作为养殖生产者坚持到有资质证件的苗种生产场家进苗,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
②制作和注射、浸泡、口服疫苗。以注射效果为好。草青鱼在水花阶段浸泡草鱼出血鱼病疫苗,7—10厘米后可注射以防“四大病”为主的多联体疫苗为好,这是提高草青鱼抗病能力和成活率的最有效途径。
③减少鱼类应急反应。鱼类在运输、养殖中的缺氧,有害物质浸害,高低温刺激,饱饥反应等应急反应,都会破坏和干扰自身的生理生化反应,降低免疫能力。主要对策是掌握好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装运密度,减少和缩短缺氧浮头程度和时间,转移水体时避免水温差过大。
2、改善鱼类的生活生长环境,铲除适宜有害病菌生长、蔓延、暴发的温床。一般来说,有害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在水体环境中是存在的,数量密度没达到一定程度,鱼类是不会得病的;只有合适的“温床”产生以后,才会迅速扩增,导致疾病死亡。主要方法是:
①改善水温状况。一般10一14℃适宜大多数病菌生长;水温变化较大,还可以造成上下水体的对流,带起有害物质,降低水体质量,这是春夏之交和白露前后鱼易得病的主要原因。方法是避免适宜病菌繁衍生长时操作创伤,铲除过多的淤泥,保持水体深度合适。
②保证水体中充足的溶氧,减少有害因素。养殖水体周围无高大物体,合理的放养密度和混养,合理地设置网箱结构,及时排出老水和加注新水或清洗网箱加快水体交换,用生石灰调节水质呈弱碱性,保持浮游
生物种群合理。
③科学投饵施肥。四定投饵,少量多次,不形成缺氧时吃食习性和过饱喂食。
④防止水质混浊。泥沙等微小悬浮物质容易堵塞鱼类摄氧功能的鳃组织,造成摄氧
功能下降。生石灰、明矾等具有沉淀作用:
三、药物防治鱼病的方法
由于鱼病的种类繁多,诊断较难,认识和判断鱼病的理论性尤其是实践经验较强,加之药物种类繁多,所以重点讲以下三个方面。
1、防治鱼病应当谨记下列方面:
①鳃组织是鱼类体组织最薄弱的地方,用药量应当以保护鳃、粘液、皮肤为原则,不能盲目加大药量;但也不能减小药量,否则起不到防治作用。
②注意药物的配伍使用,防止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降低或提高药效;不使用禁用药物。
③有鳞鱼和无鳞鱼用药不一样,性情急躁的与温顺的鱼用药不一样。无鳞鱼一般不用敌百虫、高锰酸钾、漂白粉,无鳞鱼和性急的鱼用药量较低。
④高温强光一般不用药,尤其是强氧化剂类;低温用药量大,高温较低;低温药物消毒时间要延长到50—60分钟。
⑤杀虫药一般间隔3—7天才能重复使用。
2、鱼病的归类防治方法
①遭受创伤鱼体的预防方法。入池入箱放养前一般用杀菌药消毒,入箱后第l、3、7、15天每天一次全箱泼洒(鱼池中只用二次),易发病的春夏、白露季节加用二次杀小型寄生虫药物。
②鱼病归类防治方法
鱼病和鱼药根据种类、性质不同可分为细菌(微生物)类、寄生虫(肉眼看不见的小型、大型)类、病毒(传染性)类,根据作用部位或区域不同可分为体外(鳃、皮肤)、肠道、组织(肌肉、肝、脾、肾)。但归起来丰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根据季节和放养密度不同,4一11月每15—30天各用一次杀菌药和杀小型寄生虫药物对鱼体水域消毒,主要吃食季节的5—9月份每7—15天连用2—4次以防治肠炎为主的内服药物饵料,一般每2—3个月使用一次杀灭大型寄生虫药物。
二是不同种类的疾病特征不一样,细菌、病毒性疾病往往在高温季节易发生,细菌病往往带有鱼体组织发白腐败现象,寄生虫类往往造成鱼体组织缺损,肌体反应起胞囊或自身形成白色胞囊,大型寄生虫肉眼可见或幼体时易形成体表点状出血,肠炎明显呈肠道发红、肛门红肿外突、肛门口滞留粪便、流出黄色粘液、肚大浮肿等情况,细菌性传染性病出血病既有不同种鱼类先后同时死亡和鱼体鳃部变色、头颚鳍基出血等状况,出血病呈现出独特的草青鱼死亡和肌肉、肠道发红等特征。
三是鱼得病往往是多种病同时并发,首先要判断主要是哪类疾病,本着先治主要疾病(先急后缓)、外用内服同步、菌虫同杀、改善生态环境的原则。其次是先杀菌保持鳃功能正常,内服药饵保证肠道消化吸收正常,调节肝、脾、肾、皮肤、粘液等组织。最后用加注新水调节pH值的办法改善生态。
四、治疗鱼病方法的改进
第一,越是病鱼的鱼越要将其放到可以准确用药的容器之内严格消毒救治。
第二,对于高锰酸钾、漂白粉等药效不稳定和在水体交换快的网箱中的鱼病防治,
可以采取一天内用2—4次消毒。
第三,像硫酸铜、硫酸亚铁与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不发生反应的药物,只要不混在一起同时溶解,可以紧接着先后泼洒消毒。
第四,像网箱养殖这种内外不断交换的水体鱼病治疗,一天之内1—2次药物消毒很难治好鱼病,一天可用4—5次,每2—3小时一次。
第五,网箱挂袋挂篓的预防作用有一定疗效,但每次必须增添药量,只在投食时浸入水中。
第六,对网箱中鱼体消毒治病,不易采用全箱泼洒方法,用彩条布或密布兜起部分或全部网箱水鱼消毒效果好。
第七,全箱泼洒药物用量应根据水体流动快慢、网眼大小,同时多箱或单箱用药等情况具体掌握。一般单箱用量是:计算水体方量×药物消毒浓度x(1.5—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