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属南北气候过渡带,冬季低温时间短,无霜期长,春季光照充足,空气干燥但雨量适宜,有利于马铃薯早春生产。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生产不断发展壮大,随州市马铃薯面积一直稳定在7300公顷以上,年产量达20多万吨,尤其是随县唐县镇已成板块规模化发展,常年种植面积在2700公顷左右,亩平单产达2500kg以上,先后被省农业厅和湖北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马铃薯高产建设核心示范区”和“特色农业板块建设示范基地”。
随着马铃薯规模化种植,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已严重影响到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品质。而随州市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开展高产创建,推广无公害化生产,逐步探索出春马铃薯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这对鄂西北春马铃薯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主要病虫害及发生危害特点
鄂西北春马铃薯播种适期为12月中下旬至1月中旬,出苗期2月底至3月上旬,5月中下旬收获,生育期约70d左右。病虫发生总体趋势是病害重于虫害,其中病害主要有: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金针虫、蛴螬、小地老虎等。
1.1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是鄂西北春马铃薯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在年度间、品种间差异较大,有区域发病的特点,多年连作地发生重,商品薯留作种用的田块发病重,一般4月中旬田间见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发病高峰,流行快,危害重,损失大。
1.2早疫病 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生,一般早熟品种易发病,晚熟品种抗病性较强。植株在容易徒长的条件下,如不良环境,温暖、潮湿气候,或患其它病害及养分不足时易感早疫病。
1.3 黑胫病 黑胫病的主要侵染源是带病种薯和土壤,所以,多年连作地及商品薯留作种用的田块发病重,当田间湿度过大时,黑胫病可以在任何生育阶段发生。
1.4病毒病 马铃薯的病毒病在我地主要为卷叶病和花叶病两类,主要表现为颜色异常:有明脉、花叶、斑驳、黄化、褪绿、杂斑花叶、黄纹、黄脉症状,以及叶子显示一系列的紫色、红色与蓝色现象。或形状、大小或结构的异常:如小叶、卷叶、皱叶、束顶、畸形叶片、皱缩、矮生和革质叶片。近年来病毒病在我地商品薯种留作种用的地方,已显现出逐年加重的趋势。
1.5春马铃薯虫害 主要以地下害虫为主,如蛴螬、小地老虎、金针虫等,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危害,主要啃食根、茎和块茎,既影响产量又降低产品品质。一般土质肥沃疏松的旱地或前茬作物为蔬菜的田块发生重。
2、综合防治技术
2.1合理选择地块 春马铃薯种植宜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表土深厚(熟土层不少于25cm)、有机质含量高的微酸性(PH值5.5-6.5)砂壤土。
2.2科学安排茬口 马铃薯不宜与茄科作物连作或套种,可选择“马铃薯—中稻”、“马铃薯—棉花”等栽培模式,前作收获后要及时翻耕,经秋冬炕晒,降低田间病虫基数。对连作三年以上,病虫害发生重的地块要及时换茬。
2.3 适时早播 对早熟品种来说,适当提早播种期,提早结薯,在晚疫病发生、流行前,已积累了较高的产量,起到了避病作用。
2.4充分做好播种前的预防工作
2.4.1选种 选用抗耐病、优质、丰产、适应当地栽种的品种。春马铃薯产品大都作菜用,宜选用早熟品种,如中薯一号、三号、早大白、费乌瑞它等。种薯应选择经脱毒处理的健康无病、无破损、表皮光滑、均匀一致的薯块。或推广使用小整薯作种薯。
2.4.2种薯处理 播种前2—3d,对大的种薯(40g以上)进行切块,切块前对切刀用3%高锰酸钾液消毒处理,为方便切块过程中切刀消毒,可准备两把切刀,交替使用。切块时要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应为菱形或立方块,切块时剔除腐烂或病害部分。切好后的薯种用石膏粉+农用链霉素+甲基托布津(90:5:5)均匀拌种(药、薯比为1.5:100),并摊凉,使伤口愈合,勿堆积过厚,防止烂种。
2.4.3施足底肥 底肥要增施有机肥,一般亩施完全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左右。还要配方施肥,因马铃薯耗钾量高,施底肥时要增施钾肥,既能满足其生长需要,又能提高其抗病能力。底肥要一次性施足。
2.4.4土壤药剂处理 整地前用50%辛硫磷乳油150g拌土20kg均匀撒播地面,预防地下害虫。
2.5加强田间管理,实施农业防治
2.5.1推广“深沟高垄全复膜”健身栽培技术 深沟高垄全复膜栽培,要求垄高35cm,垄距70—75cm,并做到沟平、窄、直,播种后采用地膜覆盖整个垄面,膜间间隙1—2cm,并用土将膜周边盖严。“深沟” 方便排灌,根系渍水轻。“高垄”耕层深厚,通透性好,根系发达。“全复膜” 有利早春地温的提升,降低厢面湿度,可不清沟培土,免追肥,减少机械损伤,降低病菌孢子入侵机会,还可防止晚疫病孢子随雨水落下侵入块茎造成烂薯。
2.5.2防冻保苗,提高抗病力 在破膜引苗时,用细土盖往幼苗50%,若遇剧烈降温,及时用稻麦草盖苗,温度正常后揭掉。
2.5.3抗旱排渍 根据天气情况和田间墒情及时进行抗旱排渍。抗旱时要轻灌速排,大雨天要清除田间积水,防止黑胫病的发生。
2.5.4清除中心病株,减少传染源 一旦田间发现中心病株要及时拔除,并带到田外处理。
2.5.5清洁田块 收获结束后,及时将残留田间的茎干、病叶、烂薯清理出田外集中堆埋或沤制成肥料。
2.6适时化学防治
开展马铃薯病虫害预测预报,适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控制病虫发生和危害的有效措施。在化防上要对症施药,科学用药,推广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农药,杜绝高毒、高残留、禁限用农药的使用。
2.6.1晚疫病 在生长期间,日平均气温10-25度、下雨或空气湿度超过90%达8小时以上情况出现3-4天后,喷洒70%代森锰锌进行预防。当田间发现有中心病株时用恶霜?锰锌或甲霜灵锰锌喷雾,每7d一次,连续防治3次;或在发病初期用68.75%银法利进行防治。
2.6.2早疫病 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代森锰锌、异菌脲等防治,每7—10d一次,连续2—3次。
2.6.3 黑胫病 目前暂无有效防治化学药剂。
2.6.4 病毒病 齐苗后,定期用吡虫啉等防治本田和周边寄主的蚜虫,防止蚜虫带毒传播,发现病株后,拔除病株,带出田外深埋,并用农抗120等加兑叶面肥喷雾防治2—3次。
2.6.5早防地下害虫 春季气温回升后(约3月中旬),地下害虫开始活动危害,可用甲氰菊酯或毒死蜱或辛硫磷兑水于傍晚喷洒马铃薯根部周围土壤防治。
2.7 适时收获 四月下旬,块茎膨大后,可根据市场情况,提早收获,避开病发期。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