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搞好今年的秋播工作,抓好夏粮生产,使“十二五”粮食生产有个好的开局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各地必须借助政策扶持、夏粮增产、粮价回升等有利时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订措施,及早部署今年的秋播工作,为明年夏粮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一、 夏粮生产形势
当前各方面形势对搞好今年的秋播工作、抓好夏粮生产比较有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下发了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多年来,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富民政策在我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今年我市小麦良种补贴实行了全覆盖,并对小麦种植户也进行了农资综合补贴。据统计,今年我市小麦种植补贴1976万元,亩均高达44.5元,比去年大幅提高。从去年秋播伊始,国家就及早出台了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据调查,今年我市粮食部门小麦收购价从每公斤1.84元逐步上涨至每公斤1.98元,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7.0%-15.1%,农户平均粜麦价格为每公斤1.90元左右,同比增11.7%,创历史新高。今年的秋播工作在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粮价回升等有利时机展开,必将促进秋播工作和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
二是连年丰产丰收。据统计局资料,自2006年以来,我市小麦单产已连续5年超325公斤,特别是今年在遭遇“越冬提前、积温偏少、雨水偏多”等不利气候条件下,小麦生产仍获得创历史的好收成,亩产达335公斤。同时,由于国家逐年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种植效益也稳步提高,特别是今年由于产量高,价格涨幅大,补贴增加,小麦种植效益也创历史新高。据市苗情点调查,今年小麦种植纯效益和不计人工的效益每亩分别达到255.86元和406.57元;据全市9个镇200户农户723.65亩小麦种植效益调查,亩纯效益和不计人工的效益分别达到264.69元和428.02元,如再加上小麦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小麦种植纯效益和不计人工的效益每亩分别达到309.19元和472.52元。小麦生产连年取得增产增收,农户种植小麦的积极性高涨,必将增强搞好今年秋播工作和夺取明年小麦丰收的信心。
三是社会化服务程度提高。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农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小麦生产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社会化服务。在粮油三大作物中,我市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最高,特别是在劳动强度最大的播种和收获阶段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在去年秋播期间,由于天气晴好、土壤墒情适宜,大面积小麦播种机开沟率在90%以上;在今年夏收期间,各级组织了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进行抢收小麦,确保小麦机收率在98%以上。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的提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小麦综合生产能力。
虽然目前宏观形势总体对今年的秋播工作和下年度小麦生产比较有利,但我市小麦生产现状还不容乐观,大面积生产上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和技术薄弱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1、抗灾基础仍然薄弱。一是田间基础设施条件变差。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路网建设工程项目增多,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并且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田间沟渠路没有得到有效整修。同时,原来基础设施较好的近村镇农田,大多已征用为城镇建设或工业用地,现有粮田一般远离村镇,基础设施差,地力水平低,抗灾能力比较薄弱;二是沟系配套标准不高。“三麦一套沟、从种喊到收”,但大面积生产田内外三沟配套仍不乐观,田外沟系长期得不到集体组织整修、清理,农户对渍害问题也不够重视,田内沟系清理、疏通工作也难以到位,沟系配套差,渍害隐患重;三是土质状况变差。近年来,由于有机肥施用量逐年减少,秸秆还田又难以到位,以至土壤适耕性愈来愈差,有机质含量减少,地力水平下降,小麦产量要有所突破难度较大。
2、自然灾害频发。由于小麦生长周期较长,在整个生育期内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小麦从种到收期间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在秋收秋种期间出现连阴雨,往往造成烂耕烂种,秋播质量下降,影响出苗和早发,我市春季出现持续阴雨天气的机率高,常因田间积水严重引起小麦渍害;在冬春往往发生多次冷空气侵袭,小麦出现冻害,特别是春季低温倒春寒冻害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更大;以及各种病虫草为害威胁等。此外,后期遇大风雨发生倒伏、干热风和高温逼熟、收获期遇连阴雨造成烂麦场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时有发生,都将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3、技术措施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期以来,我市农户受“重秋熟、轻夏熟”传统观念的影响,夏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的位置偏后,夏熟生产得不到足够重视。特别是现在从事粮食生产的劳动力大多为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和妇女,思想观念落后,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农艺的普及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如近年来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扩大,迟播田面积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种植大户大多不能保证小麦在适宜播期内播种,小麦播种期偏迟;有的农户播种均匀度不高,盖籽质量差,以至出苗不均匀,成苗率低;有的农户盲目增加播量,以至小麦基本苗偏多;有的农户仍存在重腊肥、返青肥施用而轻拔节孕穗肥施用的倾向;以及三沟配套标准不高,渍害隐患严重,病虫草害防治不到位等等。同时,在小麦生产管理上劳动力投入不足,重种轻管,失管、漏管、粗管现象仍较突出,所有这些问题,将制约我市小麦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围绕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目标,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动力,以高产创建和科技入户工程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调优品种、落实关键技术措施为重点,稳定种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和效益,从而实现小麦增产增收。
2、目标任务: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40万亩左右,单产确保330公斤以上,力争跃上350公斤台阶。
三、主要技术措施
围绕小麦生产目标,各地必须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优化品种布局,加强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立足防灾减灾,落实好抗灾应变技术,确保关键技术措施的到位率,为小麦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1、明确当家品种。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内因。通过近年来大面积生产示范和推广应用,宁麦13、宁麦14和镇麦5号等品种在丰产性、抗逆性上具有明显优势。今年秋播在小麦品种利用上,仍应坚持以宁麦13、宁麦14和镇麦5号等优势品种当家,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提高良种覆盖率。在品种利用上切忌求“新”求“异”,不能乱引乱种未经试验、示范的新品种,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坚持适期播种和精量半精量播种。适期播种和合理基本苗是确保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我市大面积小麦应确保在10月底至11月上旬的播种适期内播种。在10月底前适期早播的田块,采用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以内,一般亩播种量7.5公斤左右;在11月上旬播种,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以12-15万为宜,一般亩播种量7.5-9.5公斤;错过播种适期,应适当增加基本苗。具体播种量应根据基本苗、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同时,应切实提高播种均匀度,根据播种量做到称量播种,播种时力求均匀,做到不重播、不漏播,确保出苗均匀。
3、科学肥料运筹。提高肥料运筹水平,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措施。大面积小麦全生育期纯氮总用量为16.0公斤左右,基苗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为5:1-1.5:3.5-4.0,其中基肥和拔节孕穗肥提倡施用高效复合肥,达到适氮增磷钾,并做到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具体肥料运筹方法为:基肥亩施小麦专用肥或高浓度复合肥25公斤左右,小麦播种后每亩覆盖稻草150公斤左右,然后开沟覆土盖籽;提苗肥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做到见绿就施;越冬前后看苗追施平衡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拔节孕穗肥亩施尿素5-10公斤和高浓度复合肥15-20公斤。同时,小麦生育后期结合赤霉病防治,大力推广肥药混喷技术,预防早衰,确保活熟到老,提高千粒重。
4、提高三沟配套水平。渍害历来是我市小麦产量不高不稳的主要因子,高标准配套田内外沟系是确保小麦高产的重要保证。各地应在秋播前集体组织力量突击清理、疏通田外沟系,达到灌排通畅。秋播在土壤墒情适宜条件下,应大力推广机开沟,以机开沟促进秋播质量的提高,在机开沟后,应结合人工进行理爽、理通沟系,一方面进一步提高覆土盖籽质量,消灭露籽,另一方面彻底解决机开沟“两头翘”的问题,开通麦田两头出水沟,确保田内外沟系相通,达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同时,在越冬期应结合培土,进一步加深、理通沟系,降雨后应突击进行清沟理墒,及时排除地表水,降低地下水位,切实做好降湿防渍工作。
5、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对于杂草的防除,一是应大力推广播前板茬灭草技术;二是切实做好冬前杂草化除工作;三是抓好早春杂草补药化除工作,切实防治好小麦草害。同时,根据病虫情报,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将病虫害损失降至最低限度,切实提高保产效果,实现丰产丰收。
2010年9月9日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