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省小麦生产克服去冬今春极端不利天气条件影响,再次获得较好收成,夏粮单产仅次于历史最高的去年,总产实现七连增,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分析,预计全省夏粮实收面积3510.6万亩、单产315公斤、1105.3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25.39万亩、减2公斤、增2.13万吨,增幅分别为0.7%、-0.6%、0.2%,其中小麦面积3139.61万亩、单产321公斤、总产1008.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23.19万亩、减1公斤、增3.68万吨,增幅分别为0.7%、-0.3%、0.4%。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从全年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保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平稳发展等要求看,抓好下一年度的夏粮生产尤其是小麦生产十分重要。但是,我省夏粮小麦持续增产的基础并不牢固,前作腾茬与适期播种季节矛盾依然突出,品种选择利用与区域化布局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异常气候和重大病虫害仍可能造成夏粮丰收的不确定性。今年秋播工作总的要求是: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稳定播种面积,以"四主推"为核心,优化品种布局,加强配套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立足防灾减灾,落实好抗灾应变措施,为明年夏粮丰收奠定基础。
一、落实惠农政策,稳定秋播面积
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小麦良种补贴,要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实施,认真抓好面积登记核实、村级公示等重点环节,及时将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户。要通过强农穗农政策引导,力争种足夏粮面积,特别要力争小麦面积稳定,为明年夏粮总产稳定奠定基础。
二、突出主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各地要按照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的要求,结合本地生态优势和生产特点,选择适合的专用小麦优良品种,突出主推品种,落实好品种布局。沿江沿海弱筋小麦优势区重点推广"宁麦13"、"扬麦13"、"扬麦15"等弱筋品种;淮北及沿淮中强筋小麦优势区域重点推广"淮麦20"、"烟农19"、"徐麦99"、"徐麦31"等强筋品种和"百农AK58"、"华麦1号"、"连麦1号"、"连麦2号"、"淮麦22"、"淮麦23"、"淮麦24"、"淮麦25"、"徐麦30"、"济麦22"、"淮麦21"、"郑麦9023"(沿淮地区)等中筋品种;淮南中筋小麦优势区域重点推广"扬麦11"、"扬麦14"、"扬麦16"、"扬辐麦3号"、"扬辐麦4号"、"宁麦14"、"镇麦5号"、"镇麦6号"、"镇麦8号"等中筋品种和"镇麦168"等强筋品种。
针对今年小麦收获期水分含量偏高导致部分品种种子芽率下降、种源不足的情况,要加强种子质量抽查检测,防止假冒伪劣种子等坑害农民事件发生,并积极引导市场供应和需求,确保农民用上合格良种。
三、突出主推技术,强化培训推广
各地要根据《江苏省主要农作物2010~2011年"四主推"推介名录》中推介的主推技术,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本地区重点主推技术,强化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工作,将主推技术落到实处。在主推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要注意适用条件。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适用于适期早播、肥力基础较好的高产地区;稻茬小麦免(少)耕机械匀播技术,要创造墒情适宜的机播条件,选择好配套机械;弱筋小麦品质调优技术,适用于沿江、沿海及丘陵弱筋小麦优势区域;秸秆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要以前作收获时秸秆切碎还田为前提,整地播种机械要相配套适应;稻田套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适用于腾茬迟于小麦播种适期的水稻茬口,且有套播习惯的稻茬麦地区;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主要适用于腾茬迟于播种适期10天以上的茬口。同时,要加强配套技术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切实提高应用效果。
四、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加强科学指导
高产增效创建规模起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平台和促进大面积生产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高产增效创建,关键是在于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要把高产增效创建作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认真制订方案。要根据近两年高产创建的实践,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好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明确创建地址、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目标任务、主要措施等,做到切实可行。三是做好专业化服务。要积极组建农机、植保、产销等专业合作社,通过技物结合方式提供专业化服务,将主推技术落到实处。四是加强技术指导。万亩示范片应明确指导专家和技术负责人,要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经常深入田间,了解苗情长势,进行现场指导,加强田间管理,落实抗灾应变措施,确保高产高效。
五、立足抗灾减灾,提高秋播质量
小麦生产"七分种,三分管",提高秋播质量,有利于壮苗足苗、安全越冬,奠定高产稳产基础。
一是力争适期播种,科学确定基本苗。淮北地区半冬性品种最佳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上中旬,沿淮地区半冬偏春性品种在10月下旬,苏中地区春性品种在10月下旬~11月初,苏南地区春性品种在10月底~11月上旬。适期早播采用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以内;适期播种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6万左右。错过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1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种子发芽率正常、适期播种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只有70%左右,要根据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等因素确定适宜的播种量。
二是避免烂耕烂种,提高播种均匀度。我省小麦以稻茬为主,大部分区域水稻腾茬偏迟,稻茬土壤适耕性较差、适耕期短。这就要求根据茬口、土壤、墒情、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播种方式,抢抓播种进度,避免烂耕烂种,确保一播全苗,实现齐苗、匀苗、壮苗。水稻收获较早,腾茬及时(收稻至播种适期有5~7天以上时间), 土质沙土至壤土,墒情适宜,土壤适耕状态好,可采用免(少)耕机条播;对于收稻后立即播种,土壤湿度又偏高,机条播易造成缺苗断垄的田块,宜采用板茬浅旋人工(或机械)均匀撒播;对于水稻收割腾茬后季节紧、需立即播种,同时遇连阴雨,土壤相对含水量处于饱和状态,土质粘重、适耕性差,耕整机械作业往往造成烂耕烂种,只能完全免耕直接在稻板茬田播种,太湖地区又称"压板麦";对于腾茬迟于小麦播种适期的水稻茬口,可采取稻田套播,先播种、后割稻,确保小麦适期早播,养老稻与早种麦两不误。
三是科学肥料运筹,施足基肥。小麦高效施肥应当遵循"施足基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的原则。我省小麦亩产500公斤以上要求的施肥水平,因地力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每亩纯N量应当达到15~20公斤,N:P2O5:K2O为1:0.6:0.6左右。根据品质调优栽培技术要求,弱筋小麦氮肥运筹方法为基肥:平衡肥:拔节肥=7:1:2,强筋小麦氮肥基追比控制在5:5左右,中筋小麦氮肥基肥:追肥为6:4左右。磷、钾肥做到基追结合,一般基追比为5:5。
四是配套沟系,一种就管。高标准开好麦田一套沟是淮南地区小麦高产的重要保证。要大力推广机开沟,确保内三沟和外三沟相配套,做到一方麦田、两头出水、三沟配套、四面腾空、雨止田干、能灌能排、旱涝保收。淮北麦区要逐步推广南沟北移,克服重灌轻排思想,稻茬麦田力争达到淮南麦田的沟系标准,旱茬麦大力推广深沟高畦,既可节水灌溉,又可排涝降渍。要做到一种就管,对播种质量不到位的要及时补开沟、补盖籽、补镇压、补苗肥等田间管理。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