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品种--川杯菇
295
切换pc版

  种 类:平菇

  品种名称:川杯菇

  学 名:Pleurotus ostreatus (Jacq.ex Fr) Kummer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品种来源:国外品种经栽培出菇,选择优良的单株进行组织分离筛选育成。

  省级审(认)定情况:2005 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子实体聚生,子实体菌盖为半球形、中部凹、灰色至深灰色、表面光滑、菌盖直径4.5 厘米~5.3 厘米;菌柄中生、白色、光滑、较长、长7 厘米~8 厘米、粗0.5 厘米~1.1 厘米;菌褶白色,延生,较密,不等长;中低温型菌株。发菌适宜温度23℃~26℃,空气相对湿度60%~80%,pH 值6~7,发菌期25 天~30 天,无后熟期;栽培周期为100 天~120 天,原基形成需要5℃~8℃温差刺激,菌丝可耐受的最高温度为40℃,子实体生长可耐受的最高温度28℃,最低温度5℃,子实体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较强。菇潮明显,间隔期为10 天~15 天。以幼菇作为商品菇,适宜鲜销和加工成罐头、干菇等产品;子实体生长整齐,大小较均匀,致密度中等,贮存温度1℃~4℃、货架寿命5 天~7 天,口感脆嫩、风味清香。子实体菌盖易破裂,采收时须边采收、边分成单个菇体,装入框中。

  产量表现:在熟料袋栽条件下,生物学效率为54.7%~60%。

  栽培技术要点:熟料栽培,栽培原材料广泛,棉籽壳、玉米芯、稻草、麦秸和阔叶树木屑等原材料均可栽培。(1)配方。配方1:棉籽壳47%、高粱壳40%、麸皮10%、石灰3%;配方2:棉籽壳30%、稻草粉或者麦秸粉57%、麸皮或者玉米粉10%、石灰3%,配方3::木屑40%、玉米芯47%、麸皮或者玉米粉10%、石灰3%。(2)地区和接种期。在四川地区,在春秋季节栽培,适宜在10 月~11 月接种,在11月至次年的3 月出菇。(3)发菌期间,温度控制在23℃~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80%,遮光培养,袋口须套环、用纸封口,培养环境要求通风良好。(4)无后熟期,菌丝生长满袋后,即可出菇。

  菌丝生长满袋后,排放在菇房内床架上,或者墙式排放在地面5~6层,揭去封口纸,温度控制在10℃~20℃,夜间开门窗通风降温,形成5℃~8℃的昼夜温差,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光照强度控制在10 勒克斯~300 勒克斯。(5)出菇期管理。子实体形成后,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光照强度控制在10 Lx~300Lx,通风良好。(6)菇潮间隔期管理。采收一潮菇后,停止喷水3 天~5 天,然后,喷水保湿,子实体形成后的管理方法同出菇期管理,可采收3~4 潮菇。

  认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食用菌品种认定标准,通过认定。适宜在四川的成都、西昌和宜宾等地栽培。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