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
292
切换pc版

  河北威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副猪嗜血杆菌(HPS)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都有,甚至在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对于没有副猪嗜血杆菌的健康猪群,初次感染到这种细菌时后果相当严重。这种病菌在大部分猪群中都是地方性的。母猪分娩时为新生仔猪提供了很强的母源抗体,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通常可以维持到8周龄~12周龄。因此,这种病原对断奶阶段的仔猪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随母源抗体水平下降,仔猪仍然受到母源抗体一定程度的保护,此时会出现亚临床感染,仔猪自身的免疫应答反应将被激活,从而保证以后不得这种疾病。但是,如果仔猪在母源抗体完全消失之后才感染到这种病原,就会出现严重病情。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会造成肺炎、心包感染、腹膜炎和胸膜炎等。流行病学

  猪是副猪嗜血杆菌的天然宿主,其自然寄生部位主要位于上呼吸道。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尤其感染2周龄~4周龄的仔猪和青年猪,但以3周龄~8周龄的仔猪和保育猪最易感,发病率达10%~50%,严重时死亡率高达50%。

  副猪嗜血杆菌的特点

  第一,血清型多样。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种血清型,而且有20%以上的分离株不能分型。由于血清型多样,而且各血清之间交叉免疫力差,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预防带来很大的困难。

  第二,致病株一般所需营养较高,临床分离困难。据估计副猪嗜血杆菌的实际存在率可能是其分离率的10倍。

  临床表现

  猪副嗜血杆菌病对于小猪危害较大,可以造成严重的全身感染并出现典型的多发性浆膜炎。对于中大猪,副猪嗜血杆菌可以作为原发或继发感染因素造成肺炎。

  第一,小猪发病表现:发病初期病猪高烧,且持续不退(从发病一直到死亡,病猪持续性高烧),体温达40.5℃~42℃(严重的可达43℃),体表皮肤发红,严重者被烧成酱红色,个别甚至皮肤坏死脱落。病猪精神委顿,食欲、饮欲废绝,畏寒,扎堆而卧,昏睡不醒。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发病后期病猪进行性消瘦,皮肤逐渐苍白、发青、变紫。关节肿大,被毛粗乱(典型的毛毛猪,如刺猬),耳沿发绀,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严重肿大。剖解这类病猪,几乎都有心包积水和纤维素渗出性肺炎特征性病理变化。严重者肺脏和胸腔有黏液,心肌与心包粘连呈绒毛心。心源性水肿,在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较慢的后肢关节腔及关节腔附近皮下,多可见浅黄色胶冻状水肿液。

  第二,中大猪发病表现:可见咳嗽,病猪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解剖可以看到纤维素渗出性肺炎变化,心肌表面点状出血,偶见心包积水。如果妊娠母猪发病,由于心肌炎症(或心包积水)及肺部炎症,发生循环障碍,脑部血液供应不足,缺氧、酸中毒,从而导致痉挛性抽搐,同时伴有流产等。

  防治

  该病目前在猪场普遍存在,猪群发病时,往往是副猪嗜血杆菌与其他细菌、病毒的混合感染,特别是当其与蓝耳或猪瘟等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时,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甚至无效。因此,对临床上症状较严重的病猪坚决淘汰,在防治上应树立“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防相结合”的理念,采取环境控制、管理、疫苗和药物预防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太多,用同一血清型制备的灭活苗,接种后不一定能提供对其他血清型的亚型。故用自家组织灭活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

  实践证明,要全面控制猪群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在母猪分娩前后和猪群在断奶、转群、免疫接种前后对整个猪群用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猪群零星出现并表现症状,也一定要早期群体性药物防治,可采取三针保健及在饲料中添加妙立素等进行预防。

  药物预防:三针保健方案:仔猪产后3天、7天分别肌肉注射龙米先0.5毫升,21日龄肌注龙米先1毫升。通过及时的用药可以有效减少断奶时小猪的带菌量,降低断奶后的感染。

  断奶后的药物保健预防方案:妙立素150克拌料1吨,连续使用7天,每月一次。对于发病较重的地区应该在使用妙立素的同时增加使用中威氟特,500克拌料1吨。

  发病后的治疗。口服给药对已经暴发且表现严重临床症状的猪群效果不大。一旦发病对于整个猪群注射大剂量抗生素。建议使用氟苯尼考,每100斤猪肌肉注射10毫升氟乐欣。当有发热较为明显时,增加使用璜金,每100斤猪注射10毫升。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