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春玉米主产区一代玉米螟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较高
318
切换pc版

  中国气象报记者李文勤 通讯员李祎君报道记者从7月9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农林病虫害气象等级预报信息中获悉,6月下旬以来,北方春玉米产区大部日平均气温维持在20~28℃,降水频率和雨量适中,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适宜的温湿条件对玉米螟化蛹、羽化、产卵和幼虫孵化较为有利。预计7月中旬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一代玉米螟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较高,气象条件利于玉米螟中等至偏重发生,各地要做好预警与防控工作。

  根据玉米螟发生实况信息,对7月中旬气象条件预报和玉米螟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测模型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7月以来,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东北地区中北部日平均气温普遍维持在20~25℃,东北地区南部、华北、西北地区东部日平均气温普遍维持在25~28℃。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普遍有3~5天的降水,温度适宜,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利于玉米螟发生发展;仅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的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天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玉米螟成虫产卵与幼虫孵化。

  据农业部病虫害测报处监测信息,截至6月中旬,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与常年接近或偏晚1~3天。

  据悉,6月下旬,北方春玉米主产区温湿条件总体对玉米螟化蛹、羽化和产卵较为有利。目前,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处于拔节阶段,以一、二类苗为主,长势较好;预计7月中旬北方春玉米主产区大部春玉米处于孕穗至抽雄阶段。寄主条件对一代玉米螟发生和为害也比较有利。

  7月份北方玉米螟陆续进入一代幼虫为害期。据农业部病虫害测报处监测信息,截至7月初,一代玉米螟幼虫在东北大部和西北局部已达中等程度发生。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7月中旬,北方春玉米主产区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主要降雨区位于华北东部和南部、东北地区南部等地,西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并伴有短时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频繁降水和适宜的温度条件利于玉米田湿度增加,主产区大部温湿条件对玉米螟发生发展有利,将导致玉米螟一代幼虫对春玉米孕穗抽雄造成较大危害。因此,7月中旬,吉林东部、辽宁大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偏南地区、陕西西部局地、甘肃陇东南部玉米螟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高,气象条件适宜玉米螟发生发展;黑龙江大部、吉林中西部、辽宁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大部、河北北部、京津地区、山西中南部、陕西中部等春玉米产区玉米螟发生发展气象等级较高。

  针对近期天气情况,专家提出病虫害防控建议: 7月中旬是玉米螟防治的较佳时期,各地要密切监测虫情,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对达到防治指标田块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措施重点防治,杀灭一代玉米螟卵和幼虫,避免或减轻玉米螟对春玉米的危害。

  科普知识

  【玉米螟学名】 Pyrausta nubilalis (Hubern). 是玉米的主要虫害。主要分布于北京、东北、河北、河南、四川、广西等地。各地的春、夏、秋播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尤以夏播玉米最重。玉米螟,可发危害玉米植株地上的各个部位,使受害部分丧失功能,降低籽粒产量。

  【玉米螟形态特征】

  成虫:黄褐色,雄蛾体长10-13毫米,翅展20-30毫米,体背黄褐色,腹末较瘦尖,触角丝状,灰褐色,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波状横纹,两纹之间有两条黄褐色短纹,后翅灰褐色;雌蛾形态与雄蛾相似,色较浅,前翅鲜黄,线纹浅褐色,后翅淡黄褐色,腹部较肥胖。

  卵:扁平椭圆形,数粒至数十粒组成卵块,呈鱼鳞状排列,初为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孵化前卵的一部分为黑褐色(为幼虫头部,称黑头期)。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左右,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

  蛹:长15~18毫米,黄褐色,长纺锤形,尾端有刺毛5~8根。

  【生活习性和危害情况】玉米螟的发生代数随纬度而有显着的差异:在中国,北纬45°以北1代,45°~40°2代,40°~30°3代,30°~25°4代,25°~20°5~6代。海拔越高,发生代数越少。

  在四川省一年发生2~4代,温度高、海拔低,发生代数较多。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穗轴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天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天,喜欢在离地50厘米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天。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心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食,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食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

  【防治措施】

  越冬期防治

  处理越冬寄主秸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

  抽雄前防治

  掌握玉米心叶初见排孔、幼龄幼虫群集心叶而未蛀入茎秆之前,采用1.5%的锌硫磷颗粒剂,或呋喃丹颗粒剂,直接丢放于喇叭口内均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穗期防治

  花丝蔫须后,剪掉花丝,用90%的敌百虫0.5 公斤、水150公斤、粘土250公斤配制成泥浆涂于剪口,效果良好;也可用50%或80%的敌敌畏乳剂600-800倍液,或用90%的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75%的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滴于雌穗顶部,效果亦佳。

  人工摘除卵块

  发现玉米螟卵块人工摘除田外销毁。

  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赤眼蜂是一种卵寄生性昆虫天敌。能寄生在多种农、林、果、菜害虫的卵和幼虫中。用于防治玉米螟,安全、无毒、无公害、方法简单、效果好。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选择晴天大面积连片放蜂。放蜂量和次数根据螟蛾卵量确定。一般每公顷释放15万~30万头,分两次释放,每公顷放45个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其中部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叶片不要卷得太紧,将蜂卡用线、钉等钉牢。应掌握在赤眼蜂的蜂蛹后期,个别出蜂时释放,把蜂卡挂到田间1d后即可大量出现。

  利用白僵菌:

  ① 僵菌封垛白僵菌可寄生在玉米螟幼虫和蛹上。在早春越冬幼虫开始复苏化蛹前,对残存的秸秆,逐垛喷撒白僵菌粉封垛。方法是每立方米秸秆垛,用每克含100亿孢子的菌粉100g,喷一个点,即将喷粉管插入垛内,摇动把子,当垛面有菌粉飞出即可。 ② 白僵菌丢心一般在玉米心叶中期,用500g含孢子量为50亿~100亿的白僵菌粉,对煤渣颗粒5㎏,每株施入2g,可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危害。 ③ Bt可湿性粉剂 在玉米螟卵孵化期,田间喷施每毫升100亿个孢子的Bt乳剂Bt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有效控制虫害。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