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褐腐病
381
切换pc版


  病原中文名: 半裸镰孢

  病原学名: Fusariurn semitectum Berk.et Rav.

  分类地位: 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刀属,半裸镰孢

  病原介绍: 在 PSA 上气生菌丝棉絮状 , 白色至粉色。小 型分生孢子少 , 纺锤形 , 大小 6.3~21.6 ×2.7~4( μm)。 大型分生孢子有两种 , 从气生菌丝上产生的纺锤形顶胞、基胞呈模形 , 基胞有 1 突起; 从分生孢子座上产生的 呈镰刀状 , 略弯 , 基胞有足跟或突起。大分 生孢子具 3~7 隔 , 多为 3~5 隔 ,3~4 隔者 大小 19.8~41.9 × 3~6.2( μm)。 厚垣孢子球形 , 直径 5~10 μm 。产孢细胞有多芽生 产孢细胞 , 呈复瓶梗状, 也有单瓶梗。

  病害症状: 丝瓜果实己生长至尚未成熟时最易发病 ,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斑点 , 湿度大或连续阴雨时病斑扩展迅速成圆形至近圆形斑 , 深褐色。剖检病果时 , 病瓜内的丝瓜络呈褐色至深褐色 , 雨后长出粉红色霉状物。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 分生孢子落到丝瓜果实上以后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丝瓜结果期遇高温多雨或湿度大易发病 , 长江以南至华南、华东、西南发病重。

  预测预报:

  病害分类: 真菌

  防治办法: (1) 培育抗病品种 , 选用无病种子。 (2) 采用高厢深沟或起垅栽植丝瓜 , 雨后及时排水 , 严防湿气滞留田间 , 栽植密度适当 , 不可过密 。棚室保护地要特别注意通风散湿。 (3) 发病重的地区发病前喷洒 47% 春?王铜 ( 加瑞农 ) 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预防。 (4) 发病初期喷洒 60% 多菌灵盐酸盐 ( 防霉宝 ) 可溶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0% 百?硫 ( 顺天星 2 号 ) 悬浮剂 600 倍液。

  为害情况: 没有为害情况信息!

   总体描述: 症状 在丝瓜果实己生长至尚未成熟时最易发病 , 病斑初呈浅褐色小斑点 , 湿度大或连续阴雨时病斑扩展迅速成圆形至近圆形斑 , 深褐色。剖检病果时 , 病瓜内的丝瓜络呈褐色至深褐色 , 雨后长出粉红色霉状物。病原 Fusarium semitectum Berk. et Rav., 称半裸镰孢菌 , 属半知菌类真菌。大型分生孢子有 2 种形态 : 从气生菌丝上产生的纺锤形 , 顶胞和基胞均呈模形 , 基胞有一突起 ; 从分生孢子座上产生的呈镰刀状 , 略弯 , 顶胞楔形 , 基胞有足跟或突起。大孢子 3~7 隔 , 多为 3~5 隔 ,3~4 隔者大小 19.8~41.9 × 3~6.2 μm 。小型分生孢子纺锤形 , 大小 6.3~21.6 × 2.7~4 μm 。厚垣孢子生于菌丝或孢子中 , 球形 , 直径 5~10 μm。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种子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 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 分生孢子落到丝瓜果实上以后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丝瓜结果期遇高温多雨或湿度大易发病 , 长江以南至华南、华东、西南发病重。无公害防治法 (1) 培育抗病品种 , 选用无病种子。 (2) 采用高厢深沟或起垅栽植丝瓜 , 雨后及时排水 , 严防湿气滞留田间 , 栽植密度适当 , 不可过密 。棚室保护地要特别注意通风散湿。 (3) 发病重的地区发病前喷洒 47% 春?王铜 ( 加瑞农 ) 可湿性粉剂 700 倍液或 78% 波?锰锌 ( 科博 ) 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预防。 (4) 发病初期喷洒 60% 多菌灵盐酸盐 ( 防霉宝 ) 可溶性粉剂 700 倍液或 50% 百?硫 ( 顺天星 2 号 ) 悬浮剂 600 倍液。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