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腐病是十字花科蔬菜夏秋雨季最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由细菌野油菜黄单胞杆菌野油菜黑腐病致病型侵染引起。该病可为害甘蓝类、白菜类、芥菜类和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其中以甘蓝类受害最重,萝卜次之。
1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也侵害叶球或球茎,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出土前引起烂种,造成缺苗。苗期子叶受害呈水渍状,致使植株迅速枯死或蔓延到真叶。真叶上病菌主要由叶缘水孔侵入,形成“V”字形病斑;亦可从叶内伤口侵入,在其附近形成不规则病斑。病斑黄褐色至灰褐色坏死,具明显的黄绿色或黄色晕边,病健界线不明显。病斑中叶脉灰褐色或黑褐色,缢缩变细(较粗的叶脉较为明显)。病菌进一步沿叶脉向叶内或四周扩展,可形成较大的坏死区或不规则黄至黄褐色大斑,其边缘淡黄色。病害严重时可引致全叶枯死或外叶局部或全部腐烂。气候干燥则病斑干枯或呈穿孔状。病菌通过茎部维管束进一步蔓延到短缩茎、叶球,使外部叶片变黄直至萎蔫枯死。球茎受害则维管束变为黑色或腐烂,但不臭,干燥时呈干腐状。病菌从果柄维管束进入角果,或从种脐侵入种子内部,造成种子带菌。
2 发病条件与规律
病菌在种子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或在留种株与十字花科冬菜上越冬。借带菌种子、带菌堆肥、病苗、灌溉水、风雨及农事操作等作远距离或近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出土时子叶及幼茎即可发病。病菌从子叶和真叶的水孔和伤口侵入。
病菌生长适温为25~30℃,最高39℃,最低5℃,致死温度51℃经10min,日均温16~21℃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蔓延。高温高湿,多雨露重的天气利于病菌侵入和病害流行。育苗期间遇上大雨或定植后遇暴风雨,往往病势发展快。低洼易积水或灌水过多,播种偏早,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偏施氮肥,植株徒长或早衰及害虫(黄条跳甲、小菜蛾等)防治不及时的田块病害往往发生较重。
3 防治方法
3.1 选用抗病品种
品种间存在抗病性差异,如普通结球甘蓝中的西园3号、4号及中甘9号等,花椰菜中的厦花杂交1号,白雪公主及福花1号等,青花菜中的中青1号、2号,碧秋等均较抗病,宜根据生产要求,或消费习惯因地制宜的选用。
3.2 使用无病种子
无病田或无病株留种。对有可能带菌的种子进行种子处理。
①温汤浸种 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min,再用50℃热水浸种20min,取出后立即用冷水冷却。
②药液浸种 用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微粒粉剂800~10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300倍液浸种20min,取出后充分用清水将种子洗净。
③药剂拌种 用种子量0.3%的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量0.4%的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
3.3 进行轮作
病菌在田间能存活1年左右,故对重病田应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轮作。
3.4 加强田间管理
①适时播种,适度蹲苗,实行防雨育苗。②合理密植,高畦深沟栽培,雨后及时排水,需要时进行浸灌,降低田间湿度。③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做到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④及时防虫,减少伤口与侵染机会。⑤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残体。
3.5 药剂防治
成株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药剂可用47%春雷氧氯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8.3%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101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或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20%喹菌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施药间隔10天左右,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