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菌核病防治方法
437
切换pc版

  菌核病亦是保护地生菜十分重要的病害,老菜区发生普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据北京郊区调查,该病为冬春季生菜损失最为严重的病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包心后发病最重。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棚室发病率可达80%以上,直接引起植株腐烂或坏死,对产量影响极大。南方菜区露地种植亦零星发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此病还为害数十种特种蔬菜。

  [症状]本病主要为害茎基部,最初病部为黄褐色水浸状,逐渐扩展至整个茎部发病,使其腐烂或沿叶帮向上发展引起烂帮和烂叶,最后植株萎焉死亡。保护地内湿度偏高时,病部产生浓密絮状菌丝团,后期转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核和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北方地区3-4月气温回升到5-30℃,只要土壤湿润,菌核就萌发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盘开放后子囊孢子萌发先侵害植株根茎或基部叶片,受害病叶与邻近健株接触即可传病。菌核本身也可以产生菌丝直接侵入茎基部或近地面的叶片。发病中期,病部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形成的新菌核萌发后进行再次侵染,发病后期产生的菌核则随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土壤中有效菌核数量对病害发生程度影响很大,新建保护地或轮作棚室土中残存菌核少,发病轻,反之发病重。菌核形成和萌发适宜温度分别为20℃和10℃左右,并要求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达85%以上,病害发生重,在65%以下则病害轻或不发病。

  [防治方法]

  1、栽培防病。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及落叶,并进行50-60厘米深翻,将病菌埋入土壤深层,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盘不能出土。还可覆盖阻隔紫外线透过的地膜,使菌核不能萌发,或阻隔子囊孢子飘逸飞散,减少初侵染源。

  2、土壤处理。即春茬结束将病残落叶清理干净,每公顷菌源撒施生石灰6000-7500千克和碎稻草或小麦秸杆6000-7500千克,然后翻地、做梗、浇水,最后盖严地膜,关闭棚室闷7-15天,使土壤温度长时间达60℃以上,杀死有害病菌。

  3、药剂防治定植前在苗床可喷洒40%新星乳剂8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发病初期,先清除病株、病叶,再选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40%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乳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洒茎基和基部叶片。有条件的地区最好选用粉尘剂进行防治。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