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301
切换pc版
仔猪黄痢是养猪业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仔猪个体小,抵抗力弱,仔猪发生黄痢后因为腹泻会迅速脱水,引起仔猪各系统衰竭死亡。仔猪黄痢死亡的占仔猪断奶前死亡的60%以上,给广大的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临床症状的传染病。仔猪在出生后的1~7d内高发。患病猪呆立或犬卧,少食或拒食,发热,从肛门流出黄色粘稠或水样稀便,消瘦,眼窝深陷,严重时仔猪迅速脱水,骨瘦如柴。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2发病原因

2.1产房消毒不彻底。母猪进入产房前,产房消毒不彻底,产房中有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原,在适宜的环境和温度下,病原菌大量繁殖,感染仔猪而发病。

2.2母猪乳质不佳或少乳。由于母猪体况过肥或过瘦,这样的母猪分泌的乳汁乳脂含量过高或乳汁过稀;母猪产前患病导致产后少乳,都会诱发本病。

2.3母猪分娩时消毒不严。母猪分娩前须对母猪的外阴、臀部、腹下进行严格消毒。如产前未进行消毒,母猪的体表会携带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出生后在寻找乳头及哺乳时就会感染本病。

2.4产房环境不良。仔猪产后需要在35℃~37℃的小环境中生活,大环境的温度也不能低于18℃。如果生活的环境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或有贼风,都会诱发本病。

2.5人为传播本病。仔猪发生黄痢后对打扫产床的工具或对发病仔猪进行口服或进行肌肉注射的针具未进行消毒时,由带菌的器具传播本病造成感染发病。

3预防

3.1产房的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对产房地面、墙壁、天棚进行彻底的清洗,然后用3%~5%的火碱消毒,冲洗后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空置7d以上方可进猪。

3.2猪体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用清水将猪体刷洗干净;母猪临产前用0.5%高锰酸钾擦洗臀部、外阴、乳房。

3.3加强母猪产前产后管理。母猪产前3个月严格控制日饲喂量在2kg以下,最后1个月根据体况控制饲喂量在2.5kg左右;母猪分娩当日停喂,从第2日起渐加量。

3.4产房环境的控制

3.4.1温度。新生仔猪生长适宜的温度是35℃~37℃。为保证温度,可以采取使用电热板或保温灯的办法调节温度。

3.4.2湿度。湿度应控制在55%~65%,湿度不宜太高,否则有利于大肠杆菌等病原菌的繁殖。当产房的湿度过高时一方面可以加强通风,另一方面减少冲洗地面等的用水量。

3.5病健分离的原则。对于发病猪只的各种打扫用具及注射用器具要单独使用,禁止病健通用。

3.6注射疫苗。母猪分娩前1个月和2周前分别注射2次大肠杆菌多价疫苗,使仔猪通过初乳可以获得较高的大肠杆菌的母原抗体,从而避免本病的发生。

3.7药物保健。①母猪的药物保健。母猪产后立即注射长效土霉素针剂,防止产后感染及由此诱发的乳质发生改变。②仔猪的药物保健。仔猪出生后口服庆大霉素或黄连素防止黄痢的发生。

4治疗

在改善饲养环境的前提下,选择对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如黄连素、痢菌净、恩诺沙星等进行肌肉注射或口服。对于脱水病例,及时用0.9%的生理盐水配合抗菌素进行腹腔注射,增加治疗成功的几率。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