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
483
切换pc版

 “咸淡水池塘鱼类健康养殖技术”是农业部重点水产技术推广与开发项目,立项于1999年。现把该项目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池塘整治和培水
  选择作咸淡水鱼类养殖的池塘应靠近河口近岸,有咸水源,具潮灌或提灌、排水系统,排灌分流。供水盐度变幅0.5‰—16‰,pH值6.8—8.2,水质符合国家渔用水质标准。每口池塘面积5—15亩,最大面积30亩,蓄水深1.8—2.5米,装备有增氧机,部分池塘还安置自动喷料机。
  池塘的使用期为5—7年,满期后需进行干塘、暴晒、全面整治,包括加深、疏通好排灌系统,用推土机、挖泥机把池塘淤积的污泥推挖至堤面,加深池塘至深度为3—3.2米。实际蓄水深度保持2.5—2.8米,池堤坡比1:2.5。堤基面5米,主基面8米。
  池塘使用一周年后,干塘、暴晒至塘底龟裂,除去污泥,然后纳水,施放生石灰100—150公斤/亩。池塘放鱼种前需“培水”,养鱼即养水,池水能维持适当的微绿色或绿色,则养鱼已经成功了一半。水色和透明度是养殖业者鉴定池塘水质好坏的主要依据。咸淡水池塘养鱼的水色一般要调控以小球藻、衣藻和小环藻为主群体的绿、硅藻类,呈绿色或褐绿色,透明度30—40厘米。要设法控制硅藻类、裸藻类和蓝藻类的过量繁殖;又要设法控制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徒长,使水色和水质保持相对稳定。
  幼鱼中间培育
  项目实施的11126.25亩咸淡水池塘,饲养的鱼类品种均为吃食型、吞食型鱼类,其天然苗或人工繁殖种苗,稚、幼、成鱼均有食性上的转变和取食方式的改变。其次是其大部分仔、稚鱼都生活在高盐度海水,早期幼鱼之后才逐渐进入咸淡水,以至纯淡水水域觅食、生长,生态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再次是人工饲养条件下,由于种质、人工饲养技术,鱼体取食能力的差异,鱼类的个体生长差异显著。以上这些均需要通过中间培育,以求得食性一致、规格整齐,对水生态,特别是盐度变化适应力强的健康养殖群体。中间培育包括驯化、分级饲养和人工诱食、驯饵两个过程,采用的方法有定置网箱、网围和小土池。网箱用尼龙网片制作,规格6—20平方米,箱深1.2—1.5米。网箱定置在池塘内。网箱培育时可视池塘的水色、透明度,体长3厘米的花鲈、尖吻鲈、红拟石首鱼等放养量为150—200尾/平方米;体长1.5—2.5厘米的黄鳍鲷、灰鳍鲷等放养量为300—350尾/平方米,经20—25天,分别长成体长5厘米和3厘米,分筛后分别转入网围中间培育池塘内。5厘米体长的花鲈、尖吻鲈等放养量为80—120尾/平方米,经20—25天饲养长成7—8厘米之后,拆除网围,原池或转池继续培育,放养量改为15—25尾/平方米,经25—30天长成10—12厘米鱼种(幼鱼)。3厘米的黄鳍鲷等鲷类直接放入中间培育土池,放养量35—40尾/平方米,经70—90天长成5—8厘米鱼种。其他的饲养鱼类,包括鲻、紫红笛鲷、卵形鲳鲹、金钱鱼、细鳞鱼刺、黄斑蓝子鱼和中华乌塘鳢等依其不同的食性和取食习性,均可依上述的方法参照进行。
  驯养是使稚幼鱼或早期幼鱼从原来生活于较高盐度的天然海区或培育场转变为适应咸水或淡水生境。原处于开放式海区转变为适应围隔式池塘生境。淡化过程中盐度的日下降值宜控制在5‰以内。人工诱食驯养是人为地使掠食性鱼类从原来捕食轮虫、桡足类、环虫及活鱼、虾、蟹、软体动物等习性改变为吞食人工投喂的鱼糜、鱼块及配合软、硬、膨化颗粒饲料。
  饲养模式
  1、单养 适宜单养的品种为主动摄食的肉食性鱼类以及排他性强的占地性鱼类。2、间养 主养一种鱼,辅助性搭配养殖另一种鱼的池塘饲养鱼方式称间养,一般主养鱼占总产量的80%,辅助性鱼占20%左右。3、混养 混养有利于栖息水层的合理使用,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残留和污染池塘生境,减少病害发生,但混养应顾及收获的一致性、方便性以及混养鱼类所具有的互益性。由于多数鱼类具硬棘鳍条和颌齿,特别注意起捕鱼类时,防止伤及其他混养鱼类。
  各种鱼类都有池塘饲养单位面积(或单位容量)的最高负载量,从健康养殖上说,为了保持养殖水体的可持续使用,一般使用单位面积(容量)的最佳载鱼量或环境容养量为宜。依各种鱼类的养殖存活率、日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投资回报率等作为评价单位水体最佳放养密度及负载量指标,推导出咸淡水鱼类池塘健康养殖单位面积最佳载鱼量。
  饲料投喂
  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一般适宜范围为22%—50%,与鱼类的食性、水温、水中的溶氧量等因素有关。但只注重饲料蛋白质的含量高低,不注重蛋白质的质量,即必需氨基酸平衡问题,将会引起许多弊端。氨基酸不平衡的蛋白质过高,并不能增加体内氮的沉积,反而会使排泄氮增加,导致蛋白质利用率下降,生物价值降低,造成饲料浪费。由于高蛋白质必需氨基酸不平衡,导致用于生长沉积的蛋白质就不多,反而作为能源消耗,造成水体氨氮增加,污染水质,并且易诱发鱼类代谢性疾病,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
  各参加试验的养殖场都根据各自驯饲养鱼类的食性和摄食方式,在饲料选择和制做上分为植食性饲料和动食性饲料两类,动食性饲料又分为粉状和软颗料、干颗粒、膨化颗粒配合饲料4种类型。由于本项目的饲养鱼类多为动食性 鱼旨、鲷、笛鲷、鲹、石首科等鱼类,目前较多采用的是饲料厂家生产的鲈、鲷鱼类配合颗粒饲料,以代替传统的喂冰鲜或急冻海鱼糜或鱼块。植食性饲料主要应用在养鲻上,多为饲料厂家生产的杂食性鱼类饲料。
  投喂方式分为人工撒喂、定置饲料篮投喂和喷料机投喂。主养花鲈、尖吻鲈、笛鲷、鲳鲹、拟石首鱼等,采用池塘设置小木桥、定点人工撒喂;黄鳍鲷等鲷类,金钱鱼、鱼刺、中华乌塘鳢等采用定点放置饲料篮喂养为主;鲻、蓝子鱼等采用遍洒或喷料机定时喷喂。投饲量一般为池塘总鱼体重的2%—3%(干重),早期幼鱼为3%—5%,幼成鱼为2%。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