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内变形虫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221
切换pc版

  内变形虫病是由内变形虫寄生在鱼的肠道内引起的鱼病。

  (一)病原

  鲩内变形虫属肉足虫类。在整个生活史中分营养体、胞囊前期及胞囊期。营养体运动活泼,以伪足作为运动胞器和摄取食物的胞器,在这同时虫体的形状也发生变化。伪足肥大,数目最多不超过5个;活体时虫体像一块淡灰色的毛玻璃,内质和外质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内质通常表现有很多细小空泡。染色标本,虫体大小为11-16微米;虫体中最显着而突出的结构是圆形的胞核。胞囊前期,除伪足消失之外,一般结构和营养体没有差别。胞囊期的个体一般是圆形,有1-4个胞核,l-6条拟染色质体,拟染色质体呈短棒状或椭圆形;在胞囊的一侧有1个动物淀粉泡。在肠壁里的营养体可反复用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当环境不适时,形成胞囊,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被另一宿主吃入,囊壁被消化液溶解,虫体破囊而出,分裂一次成为8个营养体,分别钻入宿主的肠壁组织。

  (二)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2龄以上草鱼,全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也有被感染的。长江中下游和西江流域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尤以两广为多见,流行于夏秋两季。寄生在鱼的直肠,可钻入肠黏膜细胞,严重感染时可引起卡他性肠炎,甚至可随血流侵入肝脏,常与细菌性肠炎病并发,引起死亡。

  重庆地区报道,内变形虫可寄生在南方鲇幼鱼的全肠,尤以十二指肠处寄生多,内变形虫附着在绒毛的中下部及绒毛之间的隐窝内,引起肠上皮细胞受损。

  (三)症状

  疾病早期,病鱼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严重感染时,才引起肠壁受损,卡他性肠炎。

  (四)诊断

  根据症状,刮取肠壁黏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如发现有大量内变形虫寄生,而又无其他疾病,即可作出诊断。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2)不引入有内变形虫寄生的鱼种。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将鱼养得健壮。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