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形成罗非鱼养殖加工安全管理体系
234
切换pc版

  清蒸罗非鱼、红烧罗非鱼、水煮罗非鱼……在市民的饭桌上,罗非鱼“上座率”很高,罗非鱼质量是否放心可靠,是消费者很关心的问题。近日,由广西检验检疫局承担的课题《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通过了广西区科技厅组织专家委员会的鉴定,综合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如藏在罗非鱼中的300种农残将被一一“揪”出;在国内首次建立高通量检测标准等。该项目研究制定的行业标准,可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把关的检测依据。

  兽药残留超标限制罗非鱼出口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和水产品贸易大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区是我国罗非鱼主产区。近几年我国罗非鱼出口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连续几年增长率位居世界第一。但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就广西而言,罗非鱼养殖主要以农户散养为主,由于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经常导致养殖出来的罗非鱼因兽药残留超标等原因不能满足进口国的要求,已成为限制广西水产品出口的瓶颈。

  因此,迫切需要应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水产品的加工、养殖进行管理,研究罗非鱼养殖过程的质量监控技术体系和加工环节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开发出健康养殖技术,生产无公害水产品,实现水产品从水体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

  为此,广西检验检疫局向广西自治区科技厅提出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罗非鱼养殖和加工中的应用研究与示范”的课题研究,2009年8月得到了区科技厅批准和立项。

  开发“环保无药”养殖技术

  项目获批以后,课题组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罗非鱼养殖过程和罗非鱼的深加工流程,识别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所要控制的全部工作要素等。通过一系列工作,建立了罗非鱼的养殖、加工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养殖技术应用示范1项、养殖示范基地1个、示范养殖罗非鱼2000亩。其中,养殖基地通过选购优质鱼苗、饲料管理、水质控制、鱼病综合预防的质量管理、鱼病治疗的质量管理、加强养殖场的卫生控制等技术措施保证规模和数量,开发出罗非鱼“环保无药”的健康养殖技术。

  2011年4月,为摸索罗非鱼肉高通量农残检测方法,课题组人员历时两个月,终于开发出罗非鱼肉中300种农残检测的RRLC-MS-MS高通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可靠、快速,可满足罗非鱼肉中多种农残高通量检测要求与确证的需要。

  可实现“水体到餐桌”质量安全

  据介绍,项目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如属国内首次同时在罗非鱼养殖和加工全程中应用ISO22000:2005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属国内首次建立了罗非鱼肉中300种农残检测的RRLC-MS-MS高通量检测方法;属国内首次用同位素内标法结合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RRLC-MS-MS)技术检测饲料中氯霉素等。

  另外,该项目研究制定的行业标准,可提供给检验检疫、水产畜牧等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把关的检测依据,建立的高通量农残检测方法和氯霉素检测方法可转变为实验室非标方法或地方标准。

  据了解,本项目依据1SO22000国际标准建立了罗非鱼养殖和加工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水产品从 “水体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质量控制,出口的冻罗非鱼片经检测各项卫生指标符合美国、欧盟等要求,产品合格率100%。

  项目到底好不好,数据可以说明。2011年前8个月初步统计结果表明,广西罗非鱼出口量在全国已占据1/5以上比重。据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1年广西出口冻罗非鱼片和条冻罗非鱼3309批,6.85万吨,货值2.52亿美元,较2010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