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虾农纷纷将虾池转养鱼类、贝类、海参等抗病品种,其中以海参效益最高,养殖面积在逐年扩大。
虾池改养海参,首先必须解决附着物的问题,为此,有的虾农向虾池投石投瓦,制造人工礁;有的不惜重金设置波纹板。上述作法不仅加大了投资压力,而且为以后恢复养虾增加了清池难度,为解决以上矛盾,笔者特推荐人造附着物简易方法如下:
1、将编织袋装满泥沙,把口扎紧,使直径达到30cm以上。
2、按2m~3m间距沿池边深水地带排列成行,要求所有沙袋处于同一平面上,总排列面积占虾池底面积的1/3。
3、将0.18mm的黑色塑料薄膜裁成80cm宽的长条,其上剪出随意分布的直径1cm~2cm的圆孔,圆孔面积占薄膜面积约20%,平铺在沙袋上拉紧。
4、将塑料薄膜用沙袋在下层沙袋上压牢,然后在第二层沙袋上铺第二层薄膜,一般水深1.6m以上的虾池,设3层塑料薄膜为宜。
经以上改造的虾池,养参易管理,好喂养,便采捕,每亩可投放1cm~2cm的参苗10000头,平均每平方米薄膜分布15头,每亩收获2000头~2500头,个体一般为150g。
以后恢复养虾,收净海参,割破沙袋,清除薄膜即可。(山东省威海市渔港路93号302室 264200)
摘自:2002年第12期《中国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