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雨水季节泥鳅养殖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377
切换pc版

  作者:赣榆县海洋渔业技术指导站 李大霞

  泥鳅养殖市场前景看好,不少朋友都纷纷加入泥鳅的养殖行列,从这些年的情况看,泥鳅养殖风险不大,收益丰厚。风险大不大其实是相对的概念,我们认为只有掌握了全面的养殖技术,才能在市场价格不错的情况下大笔大笔赚钱,养殖技术不过关,泥鳅经常生病,产量提升不了,市场价格再高也是白搭,所以我们中国水产养殖网除了会在近期陆续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技术,还会介绍一下泥鳅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技术。这一次我们主要介绍高温雨水时节泥鳅养殖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泥鳅之乡”赣榆县墩尚镇技术指导员李大霞在指导泥鳅养殖的过程中,发现高温、或暴雨过后泥鳅病害相对较多,表现症状为昏沉、漫游、或在水面上作无方向的打转、还有的表现为眼球突出以及出血、还有的表现为皮肤出血、腹水、肠道无食物等,对于多年养殖的老鱼发病几率大于当年养殖的各种规格的泥鳅。

  发病原因:高温季节,因长期水温升高,泥鳅产生应激反应,而使体质下降,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也随之降低,从而给致病菌以可程之机,二是高温季节致病菌大量繁殖,泥鳅体内外的致病菌大量积累,毒力增加,极易感染体质较差的泥鳅,三是天气突变,高温季节伴随着暴雨天气,暴雨产生的应激因子:一方面是藻类大量死亡,水体耗氧物增加,溶氧急剧下降,另外水体溶氧源头被破坏,水质全面恶化,另一方面,暴雨过后的降温导致分层的上下层水对流,下层的耗氧物质被带到上层,大量消耗水体溶氧,特别是傍晚突降暴雨,暴雨过后,太阳光变弱,光合作用不强,水体溶氧得不到补充,使水体的氨氮转化率大大减弱,从而造成亚盐、氨氮偏高,水质恶化更加严重,对泥鳅的刺激也就更大。

  多年养殖的老鱼已经过较长时间的配合饲料的投喂,体内各器官负荷增大养殖环境突然发生变化,容易发生病变,如:肝胆颜色异常、肿大、大面积出血、和周围体壁粘连等。

  防治方法:1、加深水体深度以降低水温。2、暴雨之前应全池泼撒VC应激灵。3、暴雨之后用有机酸解毒剂或用池塘解毒灵+VC解毒。4、内服氟苯尼考+VC+保肝护胆类药物,每天两次,连服3-5天。5、外泼:戊二醛+暴血停,每天一次,连泼两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