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 田藕泥鳅将实现“双赢”
299
切换pc版

  金龙乡大胆探索生态农业,农户可实现年收入上万元

  将泥鳅养在藕田,乍一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在蓬溪县金龙乡,即将成为事实。为探寻藕田养泥鳅的秘密,近日,记者到金龙乡进行了实地采访。

  更新观念

  引进业主扩大种植规模

  金龙乡瓦窑沟村离城镇10公里,有人口1236人,村里田多,常年雨水充足,气候湿润,大多数村民有种植莲藕的习惯。但是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实行农村小户种植,投入小,技术上无法保证。因此,产品无法上档升级,规模无法扩大,更谈不上形成产业。

  “必须转变观念,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业主帮助发展产业。”村党委书记唐时炳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步增多,农村劳力缺乏,土地撂荒现象突出。乡、村两级党委经过多方努力,2010年5月,该乡成功引进遂宁业主谢大平发展田藕产业,并引导农户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每亩每年按350元的标准补助农户。

  根据规划,谢大平今年租地发展藕田100亩,明年力争发展2000亩以上。看着刚刚种到田里的种藕,业主谢大平心里乐开了花,“半年后,这藕上市时间正好,市场行情会很不错,算下来,收入几十万元没问题。”

  “忙的时候,谢大平要请20多名工人,50元一天的工钱,让周围的农民一年不出远门也能至少挣上1万多元钱。”乡党委书记肖海鸥说,“这些就近打工的农民都是年龄较大的妇女和老人,既能解决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又能挣些钱补贴家用。”

  “现在瓦窑沟村的农民收入是3750元,等藕上市后,单是藕这一项,每户农民人均收入至少可以增加2000元。”乡长漆建华说,“我们将结合金龙实际情况,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川中泥鳅之乡,帮助老百姓增收致富。”

  多方考察

  藕套泥鳅实现“双赢”

  引进业主扩大种植规模,只是乡党委政府发展藕产业助农增收的第一步。为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展致富空间,肖海鸥与唐时炳一起研究对策,外出多方考察市场后,认为藕田套养泥鳅可行,效益也十分明显。通过召开两委会讨论,决定明年在藕田中试套养泥鳅。

  肖海鸥告诉记者,泥鳅放养后,将少量杂物堆放在田中,以供泥鳅食用保暖,可达到除虫、除杂草的效果,既不影响莲藕生长,又可省去许多工时,实现莲藕泥鳅双丰收。半年时间,每亩泥鳅产量将达400公斤,按最低市场价10—15元每公斤算,每亩泥鳅将实现毛收入4000—6000元,加之莲藕收入2000元,每亩藕套泥鳅田将实现收入6000—8000元,户均纯收入将达4000元。目前,整个工作正在积极谋划中。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