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全搜索网讯 潮河鲤自然分布于潮河水系,是由于长期地理隔离和生态适应而形成的地方性种群。目前,能够形成潮河鲤产量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密云水库,且一直是当地群众喜食的优质水产品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特别是降水量的减少,对潮河鲤自然资源增殖造成了不利影响,笔者于2008年5月底至7月初进行了潮河鲤人工繁殖生产,并将获得的鱼苗经过夏花培育后放流至密云水库,以期为恢复潮河鲤的种群数量做一些尝试。
亲鱼来源
人工繁殖用亲鱼是从密云水库中捕获并经选育的潮河鲤亲鱼,均为4龄成鱼。雌性亲鱼体重范围在2.1kg-3.2kg,平均体重2.7kg;雄性亲鱼体重范围在1.8kg-2.9kg,平均体重2.4kg。
人工繁殖
1、产卵池消毒:产卵池面积1330平方米,于亲鱼产卵前放干池水,曝晒7天后,用生石灰200g/立方米兑水化浆后全池泼洒,隔2天后逐渐加入新水至水深1.6m。
2、亲鱼放养:成熟的雌性亲鱼腹部膨大、松软,卵巢轮廓明显,轻摸腹部有明显的流动感,肛门红肿;成熟的雄性亲鱼腹部较小,稍硬,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5月25日,当水温回升至18℃时进行亲鱼挑选、配比,共计挑选成熟度较好的亲鱼88尾,雌雄比例为1∶1,并将44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每天早、晚向产卵池中定期充人新水,每次充水时间为30分钟,以刺激亲鱼性腺同步发育。5月27日,发现亲鱼有追逐发情现象,随后在当天下午布置由棕片制成的鱼巢,棕片需经沸水煮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依次悬挂在尼龙绳上,并将尼龙绳两端固定在产卵池两岸,为防止鱼巢沉入水底过深,可在尼龙绳上间隔悬挂泡沫浮子,以保证鱼巢悬浮在适宜的水层中。5月28日午夜至凌晨时分,亲鱼开始集中大批量产卵。
孵化
1、移巢:5月28日上午,待亲鱼集中产卵结束后,将鱼巢陆续移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同时统计产卵量为561万粒。
2、孵化池:孵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250平方米,于鱼巢移入孵化池前1周用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随后加入新水,水深保持在1m。
3、孵化:鱼巢移入孵化池后,采用静水孵化方式,每天早、晚测定水温,注意观察受精卵的发育情况,并根据水质状况随时向孵化池中补充适量新水。待受精卵发育至原肠中、后期时,观察并统计受精率为83%,受精卵数量为465.6万粒。
4、稚鱼破膜:5月31日下午稚鱼陆续破膜,至6月1日下午稚鱼破膜基本结束。刚破膜的稚鱼带有一个比较大的卵黄囊,鱼鳍尚未发育完善,只能做间歇性游动,同时以自身的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经过4天的内源性营养阶段,鱼苗卵黄囊消耗完毕,鱼鳍分化完全,鳔充气,由垂直游泳阶段转入水平游泳阶段。
夏花培育
1、培育池:培育池为4口池塘,每口池塘面积为5亩。培育池在放养水花前1周用生石灰150g/立方米干法清塘,随后充入新水,水深0.5m,然后施入经过充分发酵的粪肥400kg/亩作为基肥。
2、水花放养:6月5日,将孵化池中的水花捞出投放到培育池中,同时计数,水花数量为330万尾。
3、投喂:6月6日开始泼洒豆浆,每天投喂3次,每次用黄豆1kg/亩。在打豆浆前,先将黄豆用温水浸泡8小时-10小时,以黄豆豆瓣胀满、轻捏散瓣为宜。将打好的豆浆煮沸后全池泼洒,以利于鱼苗摄食、消化和吸收。2周后,沿培育池池边浅水处投喂豆粕面,每天投喂2次,每次用量为1.75kg/亩。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塘,观察水质变化及鱼苗游动情况,及时捞除蛙卵,同时检查鱼苗生长、摄食及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分期注水:随着水温的升高和鱼苗的生长,应定期向培育池中加注新水,每次注水可增加水深10cm,待鱼苗出池时水深达1.5m。
6、拉网锻炼:于6月28日、30日对即将出塘的夏花苗种分别进行一次拉网锻炼,以增强苗种体质,提高其在出塘操作与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出塘
7月4日,将夏花苗种随机取样,按单位重量内夏花苗种尾数乘以夏花苗种总重量计算得出夏花苗种总尾数是227.7万尾。同时,随机抽取15尾苗种测量体重、全长,计算得出苗种平均体重0.74g,平均全长3.3cm。
人工放流
7月4日,将培育所得的潮河鲤夏花苗种运抵密云水库第三溢洪道水域进行人工放流。
小结
1、本次潮河鲤夏花鱼种培育由稚鱼破膜开始至夏花苗种出塘结束,共计培育33天,出塘夏花苗种227.7万尾,有效补充了密云水库潮河鲤自然种群数量,达到了预期的增殖目的。
2、在潮河鲤夏花鱼种培育过程中,由于施肥、泼洒豆浆和豆粕面而造成培育水质较肥,随着水温的升高,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因此需密切注意水质是否发生剧烈变化,通过及时加注新水来控制水体透明度,以期达到有效防止气泡病发生的目的。
3、为了保证夏花鱼种培育成活率,应严格控制培育池内池水中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的数量(尤其是剑水蚤),特别是在培育早期阶段,以有效减少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对受精卵和稚鱼的伤害。
4、定期用显微镜对鱼苗进行病害检查,特别注意观察车轮虫的出现,在养殖面积大、养殖密度高的情况下尤其应注意避免车轮虫病暴发流行给鱼种培育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