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⑴菌丝体
鸡腿菇的很多菌丝聚集在一起形成菌丝体,鸡腿菇的菌丝呈白色或者灰白色,在母种培养基上,当鸡腿菇的菌丝将要长满试管斜面时,常会在培养基内呈黑色素沉积。
⑵子实体
菌丝体在培养料中生长到一定时期,经过覆土,再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环境条件,便会长出鸡腿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实体,它是食用部分。人工栽培的鸡腿菇多数是丛生的,少数是单生的。子实体由菌柄和菌盖两部分组成。在初期菌柄为圆柱形,而且菌盖和菌柄连接紧密;在生长中期呈菌柄呈棒槌状;在后期菌盖边缘脱离菌柄,呈钟状,钟就是钟表的钟子。最后菌盖平展呈一个伞形。鸡腿菇子实体的高一般为6~22厘米,它又由菌盖、菌褶、菌柄、菌环等几部分组成。菌盖又称菌帽,位于子实体的最上部;菌褶是菌盖下面呈放射状排列的薄片,它是产生孢子的地方;菌柄为圆柱状,基部稍膨大,是支撑菌盖的部分;菌环白色,前期紧贴附在菌盖上,箍在菌柄上,待菌盖展开前,逐渐与菌盖边缘脱离,并能在菌柄上上下下移动,最后脱落。鸡腿菇子实体在开伞前呈白色或灰白色,菌盖有鳞片;鸡腿菇在老熟过程中,先从菌盖下面的菌褶边缘出现粉红色、褐色,接着从下到上变为黑色,并逐步成墨汁状滴下,最后菇体“自溶”。菇体一旦开伞就很快失去商品价值。
问:前边您提到过鸡腿菇的适应能力虽然很强。但在鸡腿菇栽培时,一定要提供给它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这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必须满足鸡腿菇的哪些生活条件才能达到此目的。
2.生活条件
鸡腿菇是一种土生菌、草腐菌、粪生菌,鸡腿菇的生活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营养条件营养是鸡腿菇进行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和构成自身的物质基础。它所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等。这些物质是通过合理地配制培养基、培养料就可以得到满足,下面再说说鸡腿菇所需的几个环境条件
⑵环境条件
1)温度:鸡腿菇属于中低温型菇类,它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3~35℃,但最适宜的温度是22~27℃之间,当温度高于45℃以上时,它的菌丝会自溶;另外,鸡腿菇菌丝的抗寒能力很强,即使在零下30℃的寒冬,菌丝在经过覆土后的培养料内,仍可安全越冬。但是鸡腿菇出菇时需要低温刺激,当温度在9℃-20℃之间时,鸡腿菇的幼菇会陆续长出,当温度低于8℃或高于30℃时,难以出菇。当温度在12~18℃的范围内,温度越低,菇体生长也慢,个头也大,有时大得象个棒槌,单丛重可达2~4千克,在温度为12~18℃的条件下,长出的鸡腿菇品质优良,并且耐贮藏。当温度高于22℃以上时,菇柄生长较长,也容易开伞和自溶。
2)水分和湿度:水是鸡腿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鸡腿菇生命活动中新陈代谢所必不可少的。鸡腿菇自身的含水量在90%左右,在发菌阶段,鸡腿菇培养料中的含水量以60%~65%为宜。如果含水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会直接影响菌丝和菇体的生长,甚至造成栽培失败。在鸡腿菇的发菌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下为好,湿度过大容易造成杂菌污染。幼菇在形成及生长期间,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为好。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
问:在该阶段为什麽空气相对湿度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呢?
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小,如在70%以下时,已形成的幼菇,生长也变得缓慢,个体也小,而且菇体表面的鳞片反卷着。如空气湿度过大,长期超过95%,菇盖会变黄,严重的还会感染细菌性等病害,影响鸡腿菇的产量和质量。
3)酸碱度:鸡腿菇在pH值为4~10的培养料中都能生长,最适的pH为6.5左右。培养料在原料发酵和鸡腿菇菌丝的生长过程中,pH值会有所下降。
问:那怎麽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生产实际中,在拌料时经常加入2%~3%的石灰,使它的pH值高于其最适值。
4)空气:鸡腿菇喜好气性真菌,在其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新鲜的空气。
5)光线:鸡腿菇在栽培前期是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菌丝仍可健壮生长,过强的光照反而对菌丝生长不利。在其幼菇形成和鸡腿菇生长期间仍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500~1000勒克斯为宜,也就是在菇棚内能够顺利阅读报纸的光线强度即可。
6)覆土:鸡腿菇和大多数木腐菌类的食用菌有所不同,它的菌丝即使已经在培养料内长满,但如果不覆土也很难出菇,其幼菇形成需要覆土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因子的刺激。
问:栽培鸡腿菇覆土很有必要,那覆什麽土,覆多厚好呢?
按着体积来比,一般以50%的腐殖土加50%的煤灰渣做覆土的材料为好,如果直接采用地表10厘米以下有较好团粒结构的菜园土也可以,覆土厚度一般在3~4厘米。覆土的含水量掌握在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标准即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