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和选用优良菌种 优良菌种:一是种性要好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含抗病虫)强的特性;二是纯度要高,无病虫感染。最根本的还是培育抗病抗虫能力强的新品种和新菌株;三是菌龄适宜。老化的菌种,不但生活力差,而且污染的机率多。选用菌种时,如果忽视了后两点,往往是造成制种期或发菌期受病虫感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如草菇的菌丝纤细,不浓密,生长快,但容易老化、自溶。如果瓶内菌丝萎缩,或部分菌丝出现自溶现象,或菌龄超过30天以上的,则是老化菌种。播种老化菌种后,不仅菌丝恢复慢,长势差,产量低,而且易受病虫感染。所以菌龄应选用20天左右的为最好。香菇菌种适宜的菌龄是以菌丝长满瓶后即使用为好,一般在45~50天,用这种菌种,接种后菌丝萌发快,生活力强,污染率低。
(2)调节好适宜的酸碱度 食用菌对pH的要求,除草菇喜碱性外,大多喜偏酸或中性的环境。而大多数病原菌喜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因此,在制作菌种时,可添加适量的过磷酸钙,将培养基调酸一点,既可抑制病菌的发生,又可为食用菌提供一定的磷素。在菇床上如发现一些喜碱条件的病菌,,如白色石膏霉、褐色石膏霉,可将过磷酸直接撒在发病料面上。
草菇播种后,培养料有由碱变酸的趋势,根据草菇喜欢碱性环境的特性,可结合喷水和在每潮菇采收之后,用pH9的石灰水喷洒,以满足草菇生长对pH的需要,同时又可抑制与草菇争夺养分、。水分的鬼伞类的发生。因为鬼伞类喜欢酸性环境,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则生长不良。一些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液也能生长良好的菇类如蘑菇、平菇,栽培时所用的原料(稻草、棉籽壳等)可用1%~2%石灰水调配,采菇后也可用石灰水(上清液)喷洒。
(3)加强栽培管理,提高食用菌抗病抗虫能力 发菌期管理要以能促进食用菌菌丝生长又能抑制病菌发生为目的。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①适当降温培养 大多数病菌是喜高温的,食用菌除草菇外,要求的温度较低。因此,接种后培养温度应控制在25℃以下。适当降温培养,虽然菌丝生长速度较慢,但粗壮有力,而病菌明显减少。
②降湿培养 食用菌在菌丝体生长期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也比较低,因此,在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左右,可以有效得抑制病菌的发生。
③及时翻堆检查 接种7天后进行一次翻堆检查,发现受病菌侵染的,程度轻的菌袋可用75%酒精或1:3甲醛溶液注射患处;感染严重的,应用比原菌袋大一点的袋子套上扎紧,重新灭菌、接种。切忌将污染的菌筒脱袋晒干再用,让病菌孢子四处飞扬,造成严重的重复感染。
出菇期管理要注意科学用水,不清洁的水是会传播病菌的媒介。因此,菇房的水分管理,一是要保证用水清洁,在难以保证的情况下,可用15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喷洒。二是喷水要促控结合,该多则多,该少则少。覆土后前期要轻喷、勤喷,待快出菇时才重喷出菇水。到出菇期,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
菇床喷水之后要结合通风。大多数病菌喜高温高湿,菇床一旦出现病害,应停止喷水,加大通风量。
此外,应调节好菇房适宜的光、温、水、气等生态条件,使食用菌菌丝生长健壮,增强生活力和提高抗逆性,能以旺盛的长势,抑制病菌的发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