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锈斑病
一、危害症状 该病常在菌袋或菌床上发生,其表面有黏液,菌丝泛黄,病原菌能产生毒素,使菌盖上出现病斑。病斑为褐色,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外围色深,呈不规则形,潮湿时菌盖中央为灰白色,有乳白色黏液,空气干燥时,中央部分稍凹陷。菌柄上病斑呈菱形、椭圆形。
二、发病条件 气候不适,遇高温、高湿,相对空气湿度为95%以上;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在0.1%以上;菌种抗性弱,该病就会大面积发生。病原菌可以通过土壤、水、空气、培养料、昆虫和人工操作等途径传播危害。
三、防治方法 (一)栽培控制。菇场消毒,水质净化;加强菇场通风,散热降温,切忌大水喷洒;适时播种,避过高温高湿出菇季节。 (二)凡细菌性锈斑病发病率较高的菇场,在重新栽培时,除及时防治外,还应选用抗病品种,轮换选用不同高产优质品种,选用抗病性较强品种。(三)对症下药。在病情较轻时,通风散湿,并喷洒1%的石灰液或喷0.2%的漂白粉溶液。如病害发生严重,应先摘除病菇,刮除泛黄的表层菌丝,喷洒5%的石灰液,或用一片强氯消毒片加水4公斤溶解后喷洒,连喷2~3次。
细菌性腐烂病
一、危害症状 在发菌期和出菇期都易发生。如在培养料内大量繁殖,可形成黄褐色及黑暗色的菌丝层,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在出菇期,子实体受到浸染后,菇体呈水浸状,发黏,进而腐烂。
二、发病条件 该病菌广泛存在于有机质和水中,当拌料时使用不洁净水,发菌期就有可能感染此病。在出菇期菌袋袋口长期积水,原基受淹,易发生腐烂病。
三、防治方法 (一)使用清洁水拌料,适当控制发菌期培养料水分含量,出菇期适当降低菇房空气湿度,加强通风,喷水时防止菌袋积水。(二)菌袋或菇床上一旦发现病菇立即清除,停止喷水,严防病菌传播。(三)药剂防治可参照细菌性锈斑病的防治措施。
指孢霉软腐病
一、危害症状 受害部位原基不能形成,在形成菇后,病菌菌丝能侵入菇体的菌柄和菌盖,受害菇体呈水渍状软腐现象,严重时菇体倒伏而腐烂。
二、发病条件 病菌生存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和有机残体中。使用肥沃的苗床、菜园土以及表层土壤易发生该病;在温度为25℃左右,酸性条件,相对湿度在90%以上,在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中发生该病。
三、防治方法 (一)用底层土或黄泥土做覆土材料可有效减少病源。(二)菇床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法,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环境。转潮时用1%~2%的石灰液防治。(三)病害一旦发生,要暂停喷水,立即通风降湿,并摘去病菇。发病部位喷洒5%的石灰液,或50%的多菌灵800~1200倍液,或多菇丰500倍液进行防治。
畸形菇
一、发生原因 温度管理不当,或用煤和柴草加热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造成的。
二、防治措施 菇棚内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冬季增温时要注意通风,不要在菇棚内直接生炉火,应修建火墙或火道。
水肿状菇
一、发生原因 病菇形态基本正常,但菇体含水量高,外观半透明,色泽泛黄,握之滴水。其原因是用水不当,过频浇水,造成棚内湿度大,菇盖积水不能蒸发,最终形成水肿状,甚至软化腐烂。
二、防治措施 加强水分管理,喷水时必须保持通风换气状态,不要使菇盖有积水;适时采摘,发现病菇及时摘除,同时加强通风换气,调节好湿度,防止诱发其他病虫害。
不现蕾
一、发生原因 菌种选择不当,高温季节用低温型菌种或低温季节选用高温型菌种;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营养生长过剩,培养料表面菌丝旺盛;菌丝老化,袋表形成厚的菌膜;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延缓菌丝营养生长。
二、防治措施 选用适温型菌种,喷水增湿,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为85%~90%;配料时适当降低氮素含量,保持营养平衡,催蕾时降低温度;用铁丝划破菌膜,刺孔增氧;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喷水刺激,增加散射光,诱导菇蕾形成。
软袋
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
一、发生原因 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丝;添加氮素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高,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内生长。
二、防治措施 选用健壮适龄菌种。适温接种,适温培养,防高温伤菌。培养料内添加氮素适当,切勿过量。菌袋发生软腐时,降低发菌期温度,在袋壁刺孔,排湿增氧,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烧菌
一、发生原因 培养料内温度达到35℃,菌种因高温培养而不萌发,或萌发力弱,菌丝生长停滞,活力下降,并逐渐泛黄、萎缩、自溶,最后烂袋。烧菌是夏秋栽培较易发生的生理性病害。
二、防治措施 (一)培养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条件,根据气温、料温和菌袋内温度调整菌袋的堆放方式和堆放层次,使室温和料温不高。(二)科学管理。发菌温度控制在20℃~25℃,及时倒袋翻堆;通风换气,控制好环境湿度;暗光培养,做好遮阳工作,防止阳光直射。(三)发现烧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菌袋没污染,接种块已烧死,可重新接种,若烧菌较轻,菌丝能恢复生长,应通风降温,使菌丝健壮生长;若烧菌严重,培养料污染变质,最好将料晒于用于熟料栽培。
蛞蝓
蛞蝓又名鼻涕虫、黏黏虫,为一种软体动物。以咬食平菇子实体为主,可直接取食菇蕾、幼菇或成熟的子实体,并在受害部位附近留下粪便和白色的黏液带痕。
防治方法:保持菇场清洁卫生,清除枯枝烂叶和杂草,使蛞蝓没有躲藏的场所;利用蛞蝓昼伏夜出,黄昏和阴雨天危害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捉;在蛞蝓经常出入的地方撒石灰粉或喷洒稀盐水,或喷0.3%~0.5%的五氯酚钠水溶液,可驱杀并阻止蛞蝓侵入。
瘿蚊
一、形态特征 成虫头尖体小,体长1毫米左右。幼虫体长3毫米,初为白色,老熟时为橘红色或米黄色。
二、危害症状 幼虫咬食菌丝,使菌丝衰退。咬食菇蕾,可使菇蕾枯死,幼菇发育不良。危害菌柄、菌褶和菌盖,使菇体干枯,死亡。
三、防治措施 (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防。
眼菌蚊
一、形态特征 成虫小,暗褐色,体长2~4毫米。幼虫头黑色、体乳白色。蛹初为白色,后渐变黄褐色。
二、危害症状 幼虫在培养料内穿行觅食,能把菌丝咬断吃光,造成“退菌”,并使料面发黑,成为松散渣状。子实体受害发黄、干枯死亡。
三、防治措施 (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防。
蚤蝇
一、形态特征 成虫黑色或黑褐色,头小胸大,体长4~5毫米。幼虫呈蛆状,初孵幼虫体白色或黄白色,体小,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左右。
二、危害症状 幼虫危害培养料、菌丝体和子实体,使菌丝萎缩、衰退,菇蕾枯萎、腐烂,并排泄有毒物质,使菌丝受到抑制,子实体受到危害萎缩腐烂。
三、防治措施 (一)采用标准型菇房或塑料大棚,安装纱网。协调温、湿、光、气。(二)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卫生,培养料高温杀菌,暴晒、堆积发酵,杀死虫卵和幼虫。(三)成虫盛发期用灭蚊剂驱杀,用黑光灯诱杀。(四)药剂防治。可用杀灭菊酯喷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