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栽培管理新技术
219
切换pc版

    
     白灵菇是阿魏菇的白色变种,是一种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栽培容易的食用菌。现将其管理新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白灵菇属中温型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因此,栽培季节应安排在9月上旬接种,10月中旬进入长菇期;春季宜在2月上旬接种,5月中旬出菇结束。
     2 出菇期管理
     接种后发菌温度为2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经常通风换气。防止强光照射。经过25--30天的培养管理,当菌袋料面或袋旁出现原基,达到生理成熟时,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去掉套环及棉塞,打开袋口,温度控制在10--20℃,培养7天左右,出现原基并分化为幼蕾。当菇柄长至2厘米时,增加喷水量,加强通风。前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0%,后期为85%--90%,防止强光照射。
     3 出菇不整齐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白灵菇出菇不整齐的主要原因是接种后发菌时,部分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即搬进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所致。
     克服方法是:发菌期温度保持25--28℃,大约经过25--30天菌丝长满菌袋,此后在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的环境中培养30--40天。然后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进行散射光催菇,白天温度为13--15℃,夜间温度8℃,经10--15天,即有白色菇蕾出现。
     4 采收
     当子实体长至8--12厘米时,即可采收。采后停止喷水,清理袋口和四周的残留。让菌丝生息。1周后喷水,恒温催蕾15天左右,出第二潮菇。
     743000 定西县园艺站
     摘自:2002年第12期《农业科技与信息》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